中国车能不能在日本火?这事儿搁十年前,说出来你肯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今年一出数据我还真有点愣住——比亚迪的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过了丰田。你想想,丰田,多少日本人的心头爱,几十年本土造车经验,居然被中国品牌反超了。这事儿你琢磨琢磨,是巧合,还是咱自己的实力?
咱们先别急着兴奋,我想先抛几个问题给你——日本人,到底凭什么要买中国车?比亚迪到底哪点让人动心?咱中国制造,真有那么牛吗?
其实,比亚迪能冲到这一步,肯定不是一蹴而就。你琢磨,最早日本人对中国车什么印象?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便宜没好货。这点不光日本人,全世界不少地方都带着成见看中国车,“性价比高但不靠谱”。那么,比亚迪怎么破局?
咱翻翻老黄历,第一步还真得感谢公交车。2015年那会儿,比亚迪K9电动巴士悄悄上了日本京都的马路,没人当回事,捧场的也就那几个环保组织。但是这一年过去,路上的老司机发现:咦,这车没想象里那么糙诶。开着安静,动力还猛,零零总总毛病少——京都的风景这么安静,都得多亏这辆“大号充电宝”巴士。这口碑就像雪球越滚越大。效果是啥?后来一查,比亚迪的巴士直接干到了日本电动巴士市场七成份额。你别看只是一辆公交车,这等于一脚踹开了日本汽车市场的大门。
可是你以为这就赢了吗?哪有。公交车虽然刷脸了,可谁家买车会盲信一个巴士品牌? 日本人是出名的“保守”。2015到2022这七八年,比亚迪的私家车其实一直是个“查无此人”的角色。调查数据显示,十个日本人里有六个压根儿没听过比亚迪。那怎么搞?换咱要上火,可比亚迪偏没病急乱投医,被嘲了也不急躁。
小动作可不少。先是悄悄找大牌明星代言,接着用日本人爱的小巧车样式慢慢渗透。你可能觉得这不就是“砸钱买流量”吗?可这是个“撒芝麻换西瓜”的买卖。先撒点广告种子,等品牌扎根。2022年,长泽雅美一句“也许还不错,比亚迪!”,竟然改变了不少人看法,直接带动比亚迪门店流量涨八成。到底日本人还是信熟脸。一来二去,品牌认知上升,2024年那波销量反超丰田,就是这么一步步熬出来的,不是靠一夜爆红。
只不过,你以为光靠噱头、性价比就能横扫一切吗?日本人的“购车逻辑”和中国人还真不一样。在日本,最大众的不是“家轿”,而是所谓“K-Car”:一米多宽、三米长的小车,别看小,市民逛超市、去日常通勤基本全指着这个。这块市场和中国人扎堆买SUV完全不一样。最早,比亚迪能闯出来靠巴士和普通家用电动车。但真要说想“攻破本地人心防”,你得造出让普通家庭省心还省钱的微型车。
你说难不难?随着电车时代到来,K-Car居然成了中国车企最后需要啃下的“硬骨头”——谁能造出首款打动日本市井大叔大妈、上班族的电动微车,谁就可能真正统治日本市场。为这事,比亚迪愣是“卷”了。2026年,专为日本设计的比亚迪K-Car马上上市,支持快充、续航超180公里,体积一小巧,狠狠对标日产、铃木这种本地老行尊。
你再仔细想,比亚迪背后的“狠”,从来不光是技术,它的招式叫“我不跟你拼刺刀,我就偏下笼工夫”。人家知道单靠出口注定走不远,要的是“技术适配”,是“顺着你本地人生活习惯往死里卷”——产品不是随便甩卖,而是千方百计找出市场空子,调整品类。家电行业当年出海用的“低价策略”,现在要是生硬搬上汽车,根本没人买账。新的玩法,是在日本市场把人家几十年的“用车习惯”琢磨透,然后一口气憋出一辆吊打所有本地牌子的爆款。
这事,光靠情怀没用,你琢磨下——2024年,全日本卖得最好的进口电动车是啥?外行想当然以为是特斯拉。可人家榜首是比亚迪,特斯拉只能默默靠边站。这不是运气,这是苦活累活磨出来的。
说起来,比亚迪给所有中国品牌都打了个样——要“走出去”,除了产品力和技术,还有“打法”要过硬,得懂本地人,能放下架子,甘心做点别人觉得“太土”的小事。你怎么让日本“顽固派”车主试你的车?你得让人觉得:“嗯,这玩意儿真方便,天天用得着,还不坏。”而不是,“这东西便宜,但买了会不会掉链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其实现在去日本逛街,有心的会发现已经不少国产小电车游走在大街小巷,外形小巧、动作利落,跟身边的本地牌子混在一起基本分不出来。很多本地自媒体博主、车评人还会特意拍段小视频,吐槽:“哎呦,这中国车开起来挺有意思,竟然不比本田差多少。”大马路、商圈、甚至乡下县城都有了比亚迪身影,这不就是一步步“渗透”嘛。
你说以后会不会一家独大?我觉得还早。日本人是出了名“忠于本地品牌”,保守是刻在骨子里的。但咱有耐心。要不怎么说比亚迪牛?牛在这儿:别人嫌门槛高、成本大、回报慢,愣是有人沉住气,从边缘市场开始切,慢慢做成行业新标准。
说到底,日本车企坐了几十年世界头把交椅,这次被中国牌子逆袭了,的确算一记当头棒喝。但你看比亚迪这一套棋,处处透着“心狠手辣”,既有大气细节,又有战略定力。这不光是给日本车企压力,更是给所有中国品牌打了一针鸡血——你别光在海外喊口号、拼低价,关键得掌控“适合本地人需求”。这叫“以不变应万变”,也是中国制造向高端突围的活教材。
下一个“日本汽车街头标配”会是谁?有一说一,我挺期待打破偏见、扎根海外本地社会的那一刻真正到来。比亚迪今天开始了,但肯定不是终点。你说这是不是反转?要我讲,这反转比我看宫崎骏动画还刺激。你觉得比亚迪靠“小而美”能不能彻底站住日本?咱们拭目以待。
所以,下一次在东京新宿的路口,你看到一辆贴着中国标的“小电动”窜过红绿灯,也许后座坐着的就是那个曾经向中国车翻白眼的日本大叔。到时候,有没有一种“还不赖,比亚迪”的自豪感?真希望,那一天来的比想象中快点。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