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能当充电宝,车主倒卖电力,赚钱也有风险

你有没有想过,前些年买辆汽车是为了啥?拉个风、图方便、带家人亲友遛弯、接送上班放学,能省油最好。可最近几年,车不只是个交通工具了,还成了“大号充电宝”,而且还能“倒腾”点小钱,这事儿怎么听怎么离谱,可还就是真的。新能源汽车搭上V2G(车网互动)这趟技术快车,竟然能让你一边开车一边赚钱。这到底是骗局吗?还是新一轮大众财富自由的机会?

先想一想,车主的钱都花到哪儿了? 过去买油车,最肉疼的是跑一次油站,几百块眼都不眨地往里灌。换成电车,用电虽然便宜不少,但一年下来,也好几千块没了。可现在,有人说车主反倒能“倒贴”着开车,还能赚回点“私房钱”,这钱怎么来的?

说白了,就是抓住了“电力价格的错峰”。 谁都知道,白天用电高峰——楼里楼外空调、写字楼照明、工厂机器呼呼转,电价不便宜。深夜呢?大半城市都歇菜了,供电系统闲着没事干,于是电价就低下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峰谷电价”,聪明人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车主在深夜时谷电便宜的时候充满电,等到白天高峰期,电网最吃紧时,再把这车里的电倒给电网或者专门的充电站,赚到差价——像不像炒批发零售?

北京的刘先生干的那可叫一个利索。晚上谷电时段,电网求着你用电,价格压到极低;白天单位外头有V2G示范站,把车一插,等着高峰干饭,顺手把车里电释放出去。年末一算账,差不多能薅几千块羊毛,家里用车差旅的花销直接消化掉。

浙江舟山的数字听起来刺激,家里谷电充电才3毛钱一度,回头推到V2G充电桩,能卖成6毛一度,武汉的放电高峰更是离谱:“一度电白天能卖3块!在旁边吃饭的工夫就赚60多。”这么轻松,谁还不心动?

话说到这儿,咱就得问一句:这么好事儿,谁都能薅一把吗?别急,还真没那么简单。有技术门槛,并不是所有家里的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都能玩转V2G。现在能“放电”的车和专用充电桩还不多,再说,大家伙都薅这差价,电网那边的“买卖”到头还能不能这么肥,还得两说。

再聊聊另一个你可能忽略的大事——电池的消耗。 咱们家用手机天天插拔都知道,电池老了就不耐用了,汽车电池何尝不是?理论讲,频繁充放电轻则影响寿命,重则有安全隐患,车厂又“不敢死磕”这个事,只能慢慢试点,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

再换个角度想,你知道“电荒”是咋回事吗?每年极端高温或者严寒,大家全开空调取暖,电力亏口子就出来了。为啥之前电厂和电网得分批安排“拉闸限电”?就是因为高峰供电跟不上,电网眼睁睁扛不过去。现在,成千上万台新能源车变成临时“电源”,估算,全国一年真正的高峰期,其实不过几十小时。平时闲着的“电池军团”分分钟就能顶上去,哪个城市不稀罕?

新能源车能当充电宝,车主倒卖电力,赚钱也有风险-有驾

想一想,“冬天停电、夏天凉死热死”的新闻要是真有了解药,还能成天占热搜?V2G一句话就能干掉一堆临时应急电站,省下来的钱也不是小数目。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叫“奇兵突起”——不砸巨资修备用发电站,动动嘴皮子和数据“调度”一下,车主不仅没多花钱,反倒开源了。

新能源车能当充电宝,车主倒卖电力,赚钱也有风险-有驾

但别被技术和新闻轰炸冲昏了头脑,好事总带坑。现在国内能用的V2G小区或者单位还不多,先不说买那台能放电的车价格贵不贵,光一个能“倒电”的专用桩就是不小的投入,如果城市还没建好一套完善的网络,车主白高兴一场。所以有人在等,等普及多了,政策一宽松,自己再出手也不迟。

还有一点,用电安全和合规真不是闹着玩。电池是好东西,但出点乱子,那可是火烧眉毛。现在各地摸索V2G标准,车厂、桩厂、电网公司相互“掐”,到底谁说了算?连接出口怎么管控,偷电、漏电谁负责,出了事赔钱认头的是哪一方?还都没定论。再看,去年不少地方新能源汽车还被爆出“拉胯”续航的事儿,放电再玩不好,车主说不定哪天就掉链子了。

政策支持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你以为科技发展全靠市场自发?国家一号召、财政一拨钱试点,各大城市才有激情搞建设,企业才敢研发新型充电桩。没人顶着政策红线闯关,而且补贴啥时候取消也说不清,很多厂商压根不敢大肆投入。等运气好了,技术成熟、城市配套跟上,咱老百姓才真正能“薅”上羊毛。

其实再往深了想,这也是一次“全民认知实验”。从来没有哪个时代,车成了能源枢纽的“节点”。每家都有轮子和电源,就像“储能银行”全社会散布。这样新鲜的社会结构,也许以后会带来更多想不到的新玩法——比如“社区互助用电”“居民自治削峰填谷”;也可能引来新的生态焦虑,比如更多人投资新能源车,到头来技术“内卷”,谁赚谁赔掺不清。但可以肯定地说,这股力量会让能源领域再分一次蛋糕。

新能源车能当充电宝,车主倒卖电力,赚钱也有风险-有驾

回到普通人身上,这事儿该怎么看?会不会是又一波“割韭菜”的工程?老王看啊,这买卖对普通车主其实还算划算。你要真有V2G条件,能倒腾上两三年,基本把差价全赚回来了——任务就是选对品牌、认准技术、盯着补贴。这一轮薅羊毛千万别心急,买早了叠代换车快,买晚了政策红利一撤谁都没饭吃,跟着主流,不当那个敢死队。

当然了,有人可能觉得赚三五千块太鸡肋,情愿老老实实该怎么开怎么开。如果你喜欢“用新鲜玩意儿薅实惠”,那确实可以多关注。现在新能源车的车主社群、各种分享群里天天讨论哪个平台返利高、哪个站点薅得快,甚至还有专职做V2G套利的那股人。很快就会有人专门帮车主“调度盈利”,这行业怎么发展的都说不定,脑洞大开也许只是个起点。

反观传统动力车主,只能干瞪眼看看油价涨跌,上面下政策你没得选。新能源车时代,技术颠覆和个人能动性正慢慢替代“糊里糊涂花钱”,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进步。

最后我想说,其实哪一代人不幻想着省钱、赚钱、低碳环保还能跟上潮流?峰谷电价、V2G、套利去中心化,都是这股浪潮里的“船票”,只是买票的顺序各有不同。谁先上船谁“吃螃蟹”,但风险和机遇永远并存。别幻想一夜暴富,可别小看新技术带来的隐蔽红利;只要你愿意多了解点行情、盯紧政策变化,说不定哪天你家的“代步工具”就真的成了“绿色提款机”。

新能源车能当充电宝,车主倒卖电力,赚钱也有风险-有驾
新能源车能当充电宝,车主倒卖电力,赚钱也有风险-有驾

你怎么选?愿意当第一个嚼螃蟹的人,还是等着别人赚够了再慢慢下场?想明白利弊,其实差你一句心里话——敢不敢在科技大潮里划一桨?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