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圈里有瓜曝出,孙少军说跟华为合作的品牌数量比预想的多,而博主@Blood旌旗又说华为ADS业务在“疯狂扩张”,这下可让不少人都开始好奇后续了。
零跑的战略大变动
最近汽车行业里,好多品牌都绷不住了,纷纷跑出来找合作,就比如零跑这个牌子,听说也要跟华为凑到一块儿去了。要是这事真成了,那零跑可就厉害了,一边有类似“理想”那样让人能舒舒服服待着的移动客厅,另一边还能搭上华为的智能生态,这变化估计能让零跑以后的销量往上蹿一大截。
零跑能有底气去谈这些合作,背后不光是靠嘴巴说得好听,人家有实打实的东西。创始人朱江明搞了一套叫“全域自研”的制造体系,外界还说他们是跟在理想屁股后面“摸着理想过河”来定战略,反正不管咋说,有路走总比没得走强。
价格段的选择依据
朱江明早就说过,零跑先是推15-20万元的C系列,那可不是拍脑门决定的。他觉得这个价格不像豪华车那么难卖,一般人踮踮脚也能到,而且还能让人觉得这品牌好像有点技术能耐,不至于让人觉得是乱七八糟出的车子。
在便宜的市场里,零跑靠着性价比和时不时更新点东西,还能跟别人掰掰手腕。但光在下面打转也不行,品牌要往上走,得去高端市场闯一闯,这事要是成了,零跑才能真正实现大目标,不然老是小打小闹的。
高端市场的挑战
零跑想往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冲,但哪有那么容易。以前就算当过“新势力榜首”,那点优势也不够用,该差的东西还是得补,就好像搭房子少了几块砖,硬撑着是要塌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零跑就盯上华为了。据说打算走HI模式,就是自己还掌权弄整车那一套,但把华为的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拉过来用。这样既能把自己在高端智驾技术这块的缺点补上,又不至于像“智选车模式”那样完全被华为牵着走,把自己品牌的话语权都弄丢了,这步棋走得还挺会算计。
合作的双重目标
零跑心里打得可精明了,想借华为那比较顶尖的智驾技术和大品牌带来的影响力,把自己冲击高端市场时最缺的那部分补上。以前别人一提零跑,可能就觉得是便宜货,合作了说不定能让人高看一眼。
与此同时,零跑自己在控制成本和把车子造得快又好这方面,还是有点本事的。它就想,在竞争特别激烈的30万以上市场里,搞出个既有顶尖智能体验,价格又让人觉得划算的车,就走“零跑式高性价比”这条路,指望着靠这个在高端市场里杀出一条道来。
合作的前景与风险
要是零跑和华为真能把这事弄妥当了,搞出“零跑制造+华为智驾”这么个组合,说不定就能把“半价理想”这个不好听的标签给撕掉了。到那个时候,零跑可能就不再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的小喽,而是真能有实力跟大家叫板的全能选手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合作肯定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的,就像走钢丝一样,说不定啥时候就得摔下来。但现在智能汽车这块竞争越来越厉害了,时间过得又快,机会说没就没,跟华为合作,对零跑来讲,可能是能最快见到效果,也比较有把握的一条路了,毕竟就目前这情况,等是等不起的。
行业趋势的转变
现在造智能汽车可跟以前不一样了,技术越来越复杂,一天一个样。以前好多新势力动不动就喊“全栈自研”,觉得自己特别牛,但搞到后面就发现,自家的智驾系统在用户体验、能用到啥地方以及更新速度这些方面,跟排在前面的老大老二比,差距不是变小了,反而是越拉越大,那点辛苦搞出来的东西根本不够看。
就因为这样,华为ADS业务才能“疯狂扩张”,越来越多的车企都明白了,在智能驾驶这场你追我赶的比赛中,自己一个人闷头干,要试好多错,花好多钱,而且可能等你搞好了,机会早就被别人抢走了。单打独斗不行,抱团取暖才是正经事。
合作的必然逻辑
对于零跑来说,跟华为合作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但也是顺应行业潮流的事。一方面是自己在顶尖智驾技术上确实不行,得找个厉害的来帮忙;另一方面,现在整个行业都这样,想造好智能电动车,光靠自己那点家底根本不够,得大家抱在一起,把资源合在一起用,搞出所谓的生态体系才行,不然迟早得被淘汰。
电车通那边也觉得,要是零跑和华为真成功合作了,“零跑造车+华为智驾”这个搭配,说不定真能在30万级别的市场里,搞出一个技术又强、价格还行的厉害角色,到时候其他品牌可就得紧张起来了。大家觉得零跑和华为合作后,真能在30万级市场站稳脚跟吗?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别忘了点赞分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