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热闹,欧拉主打温情,用户共创参与

每到这个节点,该说是巧合还是潜台词?成都车展那个热闹劲,一直都挺会借时借势的,但偏偏赶在七夕这样暧昧又温情的日子,欧拉把YYDS(永远滴神)式的告白玩得明晃晃——说出来还真挺“会整活”的。

本来车圈海报一水的“送她玫瑰,许她未来”、“带你看世界”,一年到头哪个品牌没编过?可这次欧拉不光喊了句“陪你过七夕”,还直接拿出了52万用户的“团宠现场”,摆明了要玩点扎心的。

也许你会追问,得了吧,车企营销还不都是同质化作秀,情怀拿来随叫随到,换个布景就算腔调?但细扒这场七周年“再起航”,冷不丁你会发现,欧拉这次,自己和用户搅成了一股别样的温度,镜头拉近一看,还真不是单纯演给媒体看的热闹,套路里透着点真心。

先说大场面——今年成都车展,欧拉品牌已经打卡第七年,偏巧撞了七夕节,气氛主打一个“氛围拉满”。

欧拉这块牌子在新能源鄙视链里,向来不信走量,信仰的是“经典不过时”,别跟着风耳鼓急着红一阵。

但这些年新能源车卷得飞起来,车标从对撞到反光,谁还肯花心思琢磨点有温度的空间?欧拉偏要在扎堆推技术炫配置的赛道边上,挖掘“城市+经典”双核辨识度。

说白了,这路数不是简单堆参展新车型照片和新科技词条,而是想拉着用户一起打磨自己品牌的小众“认同感”。有点像那句话:造车的,最后拼的是粉丝黏性。

逛场子的人一眼能认出欧拉的展区,巨型玫瑰花墙像微信朋友圈专属滤镜,关注度直接拉满。

成都车展热闹,欧拉主打温情,用户共创参与-有驾

四川非遗啥的做辅菜,熊猫“花花”IP还衍变到了创意奶茶,奶茶名都能玩成“青梅竹马”,暗搓搓撒了一地情怀。

就连展台里那些每次都能引发一阵拍照潮的“痛车”,全是用户自己花心思参与设计的,每辆车不光是会动的酷元素,还是个性比拼的主场秀——原来欧拉是真的把用户当主角往台上“捧”。

成都车展热闹,欧拉主打温情,用户共创参与-有驾

看惯了别家新车一溜排开站,除了颜值PK或智能大法拼内卷,总让人感觉彼此都在距离感里社交。

欧拉反而像是主打用户见面会,音乐人、创业者、工程师、潮人,每一类都能从车上找到具象的自身投射。

有的人觉得买欧拉能过更有仪式感的生活,有的靠小改装成为圈里的“时尚担当”,车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简单一点。

成都车展热闹,欧拉主打温情,用户共创参与-有驾

这种用户参与型的展台,不像以前单方面讲故事,而是把用户与品牌的情绪连接做成互动装置,真实到每一位上台分享者背后都是生活中的某个“咱自己”。

车圈总说打用户情感牌容易流于套路,可要达到让人觉得“这个品牌跟我生活息息相关”的难度,真不是搞搞抽奖送礼物能有的。

其实,很多人对现在的新能源车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屏幕越造越大,语音助手也能讲段子,满大街的属性对谁求新意都是难题。

大家都是A点到B点的移动工具罢了,很多品牌真就想不断刷新技术配置表吓唬人。

可欧拉学会的不走寻常路,他们脑子里好像其实装的不是最新的芯片或者腾云驾雾的自动驾驶,而是拿生活氛围和审美记忆这套“软功夫”当作核心壁垒。

有意思就有意思在他们一直强调“场景决定技术”,不像有些品牌“为技术而技术”。

譬如好猫造型,一直主打一个“复古潮酷”,那圆滚滚的前脸、本以为会烂大街的猫元素,结果恰好成了聚拢特定圈层的投射。

甚至每年车展,用户自发来“痛车”、DIY主题色、内部改装,已经成了欧拉展区的不可复制。

这种“共创文化”,看上去有点像粉丝涂鸦大赛,但细想又像极了潮牌做限定的那点小心机。

品牌和用户的界限模糊了,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下一次的产品故事里,谁能说这不是最好的口碑营销?

数据也不是说说而已,52万用户已经分布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70亿公里行驶里程这个数字,看起来就已经足够撩人——换算成“绿色出行里程碑”,35万吨碳减排是实打实的账。

成都车展热闹,欧拉主打温情,用户共创参与-有驾

而2025年欧拉更是打算重拳再出击,最新好猫直接把经典设计基因延续,刚上市便交出了连涨的销量答卷。

品牌总经理吕文斌没藏着掖着,直接提前释放大招,年内还有两款重磅车型上线,还要继续掏空全球用户钱包。

想想前几年新能源汽车还在补贴大潮里捞金,现在遍地是价格战和“智能化就是高端”的伪命题,欧拉干脆要做“不掺水的经典玩家”。

有人怀疑这颗“温情丸药”到底灵不灵,是不是吹多了“陪用户过节”的泡泡,最终会被市场抛弃。

但偏偏,越来越多年轻人倒不愿意放弃仪式感,喜欢圈子共鸣、氛围社交和有温度的品牌故事。

买一辆能代表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汽车,已经超过了对马力和油耗的单一追求。

成都车展热闹,欧拉主打温情,用户共创参与-有驾

品牌和用户站在平等对话的起点上,把每一个日常小确幸都当成经典,再用七夕和全球用户联结,“经典长青”这词说得还真不算太浮夸。

说到底,欧拉就是懂得抓住自己“城市情感”和“生活美学”这两张王炸,哪怕外头一大堆新势力试图上演科技版“速度与激情”,他们依旧玩自己的“慢热告白”。

这条路没有那些闪转腾挪的爆款脉冲,却也让人觉得踏实——不是每一个“出圈”都要靠高举高打。

有时,慢慢地做成一种不容易被复制的“气质”,才是最难得也最持久的竞争壁垒。

当然,豪横的发布会结束之后,日常才是真功夫。

欧拉能否打破新能源市场的红海魔咒,把经典和共创做到更大范围的落地,这事结论恐怕只能交给时间。

但至少在七夕的成都车展,他们嘻嘻哈哈地秀了一次品牌魅力,为新能源行业留下了一段“人情温度”的插曲。

你可别说,老套路玩点温柔,真就比冷冰冰的参数狂轰滥炸更耐看。

当然,车展热闹归热闹,终究大家要回到自己的车里,过回老百姓的“琐碎日常”。

那些参与欧拉故事的用户,也终究得面对城市堵车、充电排队、小摊烟火和家长里短。

可那点“被品牌看见”的小自豪感,或许才是欧拉式经典最内核的意义吧。

讲了一大圈,有人可能还想杠一句:经典不经典,得市场说了算!

谁又能代表时间和大众口碑?没错,这事咱也得慢慢看下去。

你更喜欢什么样“陪你过节”的车企?欢迎来留言聊聊,看看你心目中的品牌和欧拉哪家强!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