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城市,向来是全国创新的发源地,也从不吝啬给新鲜事物发放“准生证”。如今,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个过去只存在于硅谷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已经真实地驶上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就在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正式发放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运营牌照,小马易行、百度智行、赛可智能等企业成为首批获准上路的“先锋部队”。对于喜欢尝鲜的上海市民来说,一键呼叫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不是梦话。
别误会,这种新鲜事可不是让一群“铁憨憨”的机器马上上街飙车。开上道路之前,企业还需要配备通过严苛培训的安全员,确保主驾无人但安全兜底。毕竟,能让一台没方向盘、没驾驶员的铁盒子拉着“活人”上路,我们的胆子大还得有点技术底气。而此次发放的运营证覆盖了智能乘用和智能货运两大板块,有四款车型能够上岗。如此安排,体现了上海人做事既敢闯,又懂稳的处世哲学。
眼下,最先落地的是小马智行与上海锦江集团的合作,围绕浦东金桥、花木等核心区域试点,逐步向外推广服务。乘客只要打开小程序,一键下单——不在线等车,不怕司机绕路,更不用跟师傅聊今天的天气。目的地确认、身份认证、全程提醒安全带,仪式感、科技感双双拉满。网友们体验后直呼划算:“7公里花了3块钱!”此情此景,曾几何时,打出租还得问清楚“你打表吗”。
萝卜快跑也曾在网络上火遍大江南北。作为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试点,已经在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11个城市部分区域掀起科技浪潮。不少网友晒出乘车视频,坐在后座望着空无一人的驾驶位,安全带一系,仿佛在体验现实版的特斯拉自动驾驶秀。更关键的是,价格实诚。尽管“补贴换市场”在业内已成不公开的秘密,但用户得了实惠,机器人打车的普及度和接受度就提速了。
当然,低价只是“赔本赚吆喝”,想让Robotaxi真正跑通商业化这道鬼门关,就得谈运营规模。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直言,只有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Robotaxi投放量能过千台,企业才能扭亏为盈,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归根结底,当下还在“烧钱抢滩”的赛道,总有一天要回归理性,进入自我造血的健康生态。
有人说,L2级是辅助驾驶的起点,如今我们满街还能看到老司机双手不离方向盘,真正的无人驾驶L4级,即没有司机也没安全员的Robotaxi,距离全面普及还有较长路要走。上海早早抛出《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模速智行”行动计划》,定下了到2027年L4载客突破600万人次、开放道路超5000公里的目标。看似数字刺激,实则每一步都踩在技术进步的节点上。
回头一想,中国的智慧城市梦想,无非就是让“看不见的手”把司机从方向盘里解放出来,让城市运行更高效,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智能之旅。无人驾驶出租的征途刚刚启程,上海已率先注入底气。安全员还在、补贴未退场,但当一座城市开始敢于允许无人驾驶的车流穿梭其间,这场革命,已经悄然走出了第一步。
生活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尝试新鲜。要知道,以前我们出门得担心拼车,同事过早还得求人搭顺风车。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有机器人司机应声而到。时代的奇点到了头顶,原本只属于钢铁侠的未来,上海街头已经偷偷实现。如果再加点人情味,让AI多学习点“人间烟火”,无人出租没准还能成就城市文明的新名片。
无人驾驶不是终点,却是社会变革的加速器。从上海这座城市出发,还会有更多地方成为下一个创新高地。这一次,别问路在何方,机器人正把方向盘牢牢握在手中。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