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背后,谁在重新定义行业流量密码

人声的嘈杂与灯光的眩目交织在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玻璃幕墙投下的倒影里,有人看到了密集的新车造型,有人却盯着那些格外空旷的展位。保时捷的LOGO本该在那个黄金展区发光发热,现在只剩下光,没有热;宾利的格调没了,留下一块让人猜测的白板。有人在展馆门口掏手机自拍,也有人在圈起的红线外问自己:今年怎么有点不一样?

如果我今天是那个负责统筹现场的人,面对几十个“空缺”,会不会觉得这场风潮有点凉意袭人?又或者我是品牌方外勤,试图用极具仪式感的布置去掩盖参展名单的瘦身,一边咒骂预算,一边拿咖啡糖分续命……但无论站在哪一个位置,只要细看,会发现这场车展的“变脸”,其实藏着非常扎实的证据链。

成都车展本来是四大A级车展之一,牌面十足。120个品牌和1600台展车,按理说应该是门庭若市,但是今年,问号比车标还多。超豪华品牌全线缺席——保时捷、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宾利集体说“不”;二线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捷尼赛思、英菲尼迪、捷豹路虎也消失无踪。缺的还不止这些,合资阵营(东风本田、起亚、东风标致)和几辆新势力小车都没露面。地盘空了,笑容淡了,几个展馆甚至夹杂着股子“退居二线”的味道。

安装证据视角分析一下,这种“消失”绝非偶然。有车企自身的销售窘境,有整个市场的冷却因素,还有“花了巨资没什么回报”的参展热情下滑。比如保时捷,这位高贵的西装男今年上半年只卖了21302辆车,比去年同期掉了28%。想当年,这车得加价才能提,如今“保哥”都快混成了“脆皮兄”,市场萎缩下,再参加车展只会徒增忧愁。宾利、玛莎拉蒂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宾利降了20%,玛莎拉蒂去年只卖1209辆,还下滑了58%——用数据说话,这些品牌的参展动力快和成都的炎热夏天一样蒸发了。

企业内部的苦难,全藏在这些数字里。裁员、降本、架构调整,品牌方高管在会议室里拿头碰桌子,这些“头疼大事”比现场搭个展台、拉一队模特有意义得多。不参展,其实是他们在流血。

再说车展本身,对于品牌方而言已经不是那个“带货神器”了。成本高:区域车展动辄500万到800万,预算表后面一串零;回报低:最新数据统计,车展直接促单量从过去的15%掉到了不到10%。很多经销商的反馈就是:“钱花了,效果没了。”展台上的灯光越亮,单车利润却在暗夜里偷跑光了,库存越来越大,热情越来越少。这年头,车展像是抓娃娃机,投币多,抓到的却是谢绝参与的铲屎官。

合资品牌缺席也不是“偶然事故”。起亚、东风标致这些厂牌,在合资阵营中早就“边缘化”,继续冲线意义并不大,来参展,像考试最后一题明知不会还非得装样子写满字——收获肯定有限。自主品牌的小角色(如一汽奔腾、东风风行、创维、远航)则更像长跑赛里的陪跑,硬着头皮上场,最后一圈能不能跟得上还是个问号。

成都车展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背后,谁在重新定义行业流量密码-有驾
成都车展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背后,谁在重新定义行业流量密码-有驾
成都车展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背后,谁在重新定义行业流量密码-有驾
成都车展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背后,谁在重新定义行业流量密码-有驾

那为什么现场还那么热闹?因为“一线自主品牌”们在疯狂刷存在感——比亚迪连包两年9号馆,五大体系火力全开;奇瑞霸气独享5号馆,旗下品牌全员到齐;新能源展台面积更是扩大了40%,小米首秀铺开近千平米,鸿蒙智行还首度合“界”包下三千平。这种规格,直呼“展台硬刚”。如果说传统豪华正在跑步退场,这些一线自主的“大制造玩家”则在拼流量、拼阵容、拼信心。他们倒是很明确,展馆不是来收割订单,而是给市场一个“我的存在很强大”的态度展示。

整个车展,一边是高光的自主品牌包场拍照,一边是超豪华团队的集体失踪。现场的空位,就像放大的市场缩影。专注流量已成新常态,派模特输不起,派KOL和拼直播反而有话题。冷静说一句,甭管是豪车还是合资车,能不能撑起场面,在销量里就写得明明白白:你活得好,你就去秀肌肉;你日子难,你就找借口消失。以往的“军备竞赛”已经不是最佳玩法,更精准的市场触达成为新玩法,圈层越细越抢眼,泛流量反而不如精准投喂实在。

这么多年看下来,车展市场的冷暖本无常态。过去是豪门专场,现在成了一线自主的“内卷秀”。专业视角如我,只能说——空展台好像展示的是品牌冷静,但展台背后其实是各家算盘的噪音。市场是唯一的证据,选择来与不来,都是常识选择,没什么道德优越感也没有谁该自责。

偶尔,自嘲一下我的职业现实:你帮犯罪现场找准线索,其实汽车行业的“消失”也是案发后最直观的物证。品牌方的决策就像选择自救的受害者,看似被动,其实都是精细盘算。车展这场大戏,谁掏钱谁露脸,谁掷地谁回血,谁失踪谁心寒——比推理小说还像推理小说,绝无一本正经的“标准答案”。

成都车展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背后,谁在重新定义行业流量密码-有驾

但话说回来,如果你是负责品牌出席决策的高管,今年你选不选继续烧钱参展?还是盘算一下投入产出,老老实实把预算用到刀刃上?又或者你对着行业趋势继续观望,看看下届车展哪些老面孔还会返场,哪些风头新主又能砸出流量奇迹?

成都车展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背后,谁在重新定义行业流量密码-有驾

成都车展的“变脸”,其实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巨变的一个侧影。空缺的品牌不会是最后集体走失的人,但在产业结构加速切换的今天,任何偷懒与墨守旧规都可能是错失机遇的开始。行业风云瞬息万变,与其为不来的人伤感,不如为还没来得及变的人上点心。毕竟,谁都想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最后能留下的,未必是最会喊口号的那个——拿什么参展,恐怕得看你有没有活下去的底气和胆识。

如果你是下一个成都车展的策展人,会如何承担这样一个变脸故事?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