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推新款,主打智能化,价格竞争激烈

今年的小鹏P7又来了,有人说是“价格屠夫”,有人说是“技术集大成”,还有人直接感慨,怎么又是新能源车行业在和自己玩命卷。说到底,现在车圈的最大焦点,还是“智能化牛不牛,价格卷不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啥才是真正能打的核心竞争力?靠着不断打碎自己的极限卷价格,还是像何小鹏说的,把智能化当底牌?今天就这事聊聊我的想法。

咱们先扪心自问一句,咱们买车,最看重的到底是啥?是价格,配置,还是那个越来越深入生活的“聪明大脑”?你说说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是恨不得手机上能用到的AI统统扶上车,最好还比手机更好用。别说,厂商们也瞅准了这口饭,不卷点AI,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智能汽车的。小鹏P7就摆明了,AI是最大看家本事——用何小鹏自己的话讲,叫“智能化才是核心长板”。什么叫长板?就是你那一桶水如果没有这个板,比别人高,那水就流一地了。

小鹏这次搞全新P7,价格打到了22万起,短短七分钟大定就破万台,乍一听很热闹,实际上大家关注点都在两块:一个是技术堆料,像什么800V+5C超充、双腔空悬、AI芯片,配料表写得花花绿绿让人头晕;一个就是怎么能在这些全上车的情况下,还能干掉竞品价格。对标小米SU7、Model Y,这价格属实下狠手。说的直白点,这不就是把科技平权+性价比爆炸这套互联网思路搬到造车上了?这思路谁都懂,但做起来真剑见血的也就是最近这些公司。

当然大家心里也清楚,产业升级这事,怎么也不会有“白来的便宜”。你看何小鹏自己也说了,定价战背后的确有巨大压力,但他们“不愿压员工跟供应链榨毛巾”,而是靠技术平台和产能来分摊。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一堆公司卷的不是谁压得更狠,而是谁家“研产销”平台更牛逼、谁的核心部件自研和大规模生产成本能砍下更多。三电系统占成本一半,工厂规模、软硬件平台、规模效应,能压下来的都是一点点。而且咱们别忘了,这一两年连续下行压力,小鹏居然还能在财报里止血、净亏损缩小,能撑到今天,也算有点本事。

但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大家其实没空关心黑科技是多黑,只关心体验和价格够不够爽。智能化做“极致卖点”,但到底有多少人真用得明白?车内装个大屏,大模型AI随便叫,智能座舱氛围营造……这些东西如果不能让用户觉得“哇,生活质量提升”,再炫也不过是噱头。所以为什么P7新发布会上,何小鹏居然把重点放在了“驾控和底盘”,把话聊回“好开、好玩”,连自己家的智能化都不多讲了。这可是真正会“捡漏”的人:先把体验到极致,再用技术辅助你爽,这才是正道。毕竟,车再智能,没法让人觉得越用越舒服”,那还是白搭。

现在又有另外一个设问,为什么智能化始终是大家绕不开的“核心长板”?不是说激烈的价格战吗?你看雷军、小米、比亚迪甚至特斯拉,碰到小鹏,都免不了把智能底牌摆桌面上。而且何小鹏还在强调,小鹏的VLA(Vision-Language-Action)要做成真自动驾驶未来。自动驾驶这事真的靠谱吗?现在摊开天价投入、巨额研发,行业谁也不敢保证两年三年一定开花结果。但你不投入,就会掉队,眼看着自己的技术沉没成本一天比一天惨。说到底,智能化属于那种“只能赢不能输”的赌局,你不扑上去,基本就变成将来那波“卖壳玩家”。

再问一句:搞VLA到底跟搞VLM有啥区别?其实道理很简单:VLA像极了你的小脑、脊柱,时时刻刻盯着路况做快速反应,适合自动驾驶的实时控制;VLM偏向大脑,擅长推理分析,任务规划。这么一对比,你马上能反应过来,这不就把人脑的科学用法用在车上了吗?可惜,目前车厂大多把资源砸在大模型和大硬件烧钱,其实最后拼的更多是软件算法和算力配合谁更合适谁更精巧。小鹏既用英伟达也押宝国产GPU,还准备年底搞VLA与VLM融合版本。纯粹“硬杠”,用钱堆出差异化,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路,有意思的是你怎么用算法让硬件爆发出新潜能。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点,很多造车新势力,技术与设计总感觉是对着干的——要么“有颜值没智能”、要么“参数炫技却土得掉渣”。小鹏说啥也要把颜值资金拉高,把外观先做漂亮、再雕技术,甚至直接说“设计也是长板”。这个思路看似很简单,实则很难。让设计师做主导就涉及流程重构和团队换血,妥协点极多。你要知道,中国车以前可没什么设计自信,现在不停地从MONA、P7、P7+推出来,证明了如果把好看当先决条件,用智能化和技术做配角,貌似才更能打动新世代用户。这一转型,也许才真有点“各显其能、百花齐放”的意思。

小鹏P7推新款,主打智能化,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其实还有一处细节很能说明小鹏“野心”:他们准备明年新产品大年,覆盖10万到200万区间,连全尺寸SUV都要上。你没看错,不是专注某一细分市场,而是全面铺开、形成壁垒。造车不是一天两天的生意,是打持久战,像何小鹏说“永不停止的马拉松,泰拳比赛”,就是提醒大家真正有价值的技术要靠一茬茬车、一步步产品慢慢修炼。

说到底,其实所有汽车创新最后落脚点,还是两个:你让普通人生活变得更方便了没,你用科技让中国的汽车产业站在世界潮头了没。何小鹏不止一次强调广州的本地自信,推出RoboTaxi、抢占产业前沿,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中国科技红利持续释放的信心。这或许正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汽车真正的底气所在。

最后一个思考题:智能化是核心长板吗?行业还有多少意想不到的新变量会杀进来?仔细想想,技术每天都在变,从大模型到自动驾驶,从超充电池到全自研芯片,每一天都有新“王炸”出现。但能真正留住用户的从来不是概念堆砌和价格放血,而是你有没有站在下一个浪头上,用极致技术+贴心体验让老百姓觉得“不买就亏”。这一点小鹏现在还没穷尽所有套路,但他们敢用五年时间去打磨一款车,总算比那种“天天炒新、月月做翻新”的空壳品牌踏实。

所以,别问小鹏的长板是不是智能化,问问你自己,未来买车时,是不是既盼着新的科技让你开得爽用得顺,也想要开不腻、开得自豪。如果这两个能同步做到,那才是真正的核心长板。未来的智能汽车,下一个谁家定义,现在还没人敢拍胸脯打包票。但只要中国公司能拿出诚意和本事,像小鹏一样,每年都进步一点点,留下一代代传承,那中国汽车产业终究有一天能走到世界前排。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小鹏P7推新款,主打智能化,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小鹏P7推新款,主打智能化,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