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之后,反对价格战,似乎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主旋律,很多厂商的大佬们,都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价格战的“不齿”,希望相关层面能够有效抑制价格战,让车辆价格能回归一些,甚至有些厂商大佬还提出了车企打价格战,就会偷工减料的结论,总而言之,汽车行业内似乎都在反对价格战……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很多车企、经销商和供应商都“痛恨”价格战,但是直到现在为止,相关层面还没有任何表达,说要“叫停”价格战,让车辆价格涨回去的意思!那么汽车行业的“共识”,为什么就是得不到相关层面的响应呢?
首先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毫无疑问,现在国内汽车产业,尤其是乘用车这一块,呈现出严重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能够生产的汽车多,但是市场需求比较少,也就是供过于求的意思。通过价格战,可以有效增加竞争,很多愿意降价、舍得降价的品牌和车型,还能收获一些销量,这样,一些相对弱势的车企和品牌还有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可能性。
但是一旦叫停价格战,通过一些规定,将不同级别的车型圈定在一个范围内,那么那些品牌口碑相对比较好、消费惯性比较大的品牌,肯定就迅速占领市场了,那些新兴的、相对弱势的车企和品牌,基本上就直接“挂”了。问题在于,这些车企和品牌也是很多人养家糊口的来源,甚至在一些地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算要让这些车企“挂”,也得是因为它们产品不行、市场竞争能力太弱,而不能因为一刀切的原因。
其次汽车行业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存在,相关层面可以制定一视同仁的规则,比如市场准入规则、碰撞测试标准、耐久性标准等等,用这些标准,来保证车企生产出来的车辆是合格的产品,至于这些车辆卖多少钱,那是车企自己对市场和用户的理解。这一点很好理解,小米SU7现在卖21.99—29.99万元,订单多得生产不完,但是如果有人说了,作为一款5米级别的车型,小米SU7的起售价必须看齐宝马5系,也要达到40万级的水平,那这款车还有多少人愿意要?至于小米汽车赚多少、亏多少,是人家自己的事儿。
最后,就是价格战的定义问题,很多汽车行业的大佬反对价格战,无疑就是认为因为其他车企和品牌的产品价格低了。在同级车中,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这些车企和品牌的新车了,自己那些价格比较高、配置接近的车型买的人就少了,所以认为这就是价格战的危害!但是如果自己的车型虽然价格高,但是配置高、安全性强、动力强,是不是消费者也会选择购买呢?
很多车企既想要保住自己的单车利润,还想要销量高,就将其他车企降低购买门槛的行为定义为价格战,现在汽车市场是供过于求,是典型的买方市场,恐怕没有任何一本经济学教材会告诉大家,处于买方市场的时候,产品还要涨价吧?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国内汽车市场,可能是全球范围内,云集汽车品牌最多的一个市场了,其中很多都还是自主品牌,国内大多数省份都有汽车生产厂家,这么多的汽车品牌,就算国内市场规模比较大,也不可能保证每一家都能“吃饱”,那么怎么办,交给市场呗!所以我们坚持认为,所谓的价格战,本质上就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有些车企老说,不挣钱的商业模式就是不可持续的,既然如此,让人家自己选择一个“挂法”不也挺好的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