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动保值难,省油补贴不回本,高速噪音体验一般

咱们说起油电混动车,以前动静闹得多大,说省油省心,快赶上神话了。有些人把这玩意儿当成是新能源领域里最靠谱的选择,拿出来给家里人、朋友都安利一圈,觉得这是通往环保、经济双赢新时代的一把钥匙。可你要是现在上二手市场转一圈,或者跟几个老车主聊聊真人真事,八成会觉得那“神话”,现在多半破了个大洞,油钱是省下来点儿,可你省的那点油,最后全补贴进保值率的窟窿里去了。

大家买车为啥喜欢省油?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想通的人不多。省油这件事,表面是省了日常开销,背地里可得掂量下车价、维修保养、车的未来值不值钱。你真要把这些账一笔一笔算清楚,能不能省到自己兜里,还得另说。

最直接的问题来了——买混动车到底图个啥?很多人一拍脑门就说,“当然是为了省油!”可你省油之前得先多掏钱买混动车,对吧?多掏两万、三万,甚至五万。这么一大笔钱,要光靠省下的油补回来,得开上多少年你们算算?有车主实打实给算下账,年跑一万五公里,每百公里能省个三升油,省下的钱对上你多掏车价那一部分,得八年才能打平。可是中国人,车的平均换车周期连七年都不到,大多数是六年出头一换。那问题就来了,等你刚要“回本”,人已经在考虑换车了。那这块省油的馅饼,根本就没真砸到消费者兜里。

还有个被大部分人忽略,但实际伤人最深的坑——二手车贬值。油电混动车残值率,起码现在是砸在地上了。有二手商不坑你,说同样五年车龄的混动凯美瑞,保值率比燃油版低了一大截。这意思就是,上路那会儿,多花的钱看来是油钱能回点本,可你后头卖车时发现,油混掉价掉得比燃油快,省下油钱全进贬值的黑洞,实际省什么了?

说经济账糊涂,那咱就说开车体验。最开始大家说油混好,说科技感强,起步那一脚电特平顺,堵里走走停停安静舒服,那是真不错。可是问题遇上现实就漏气了。你哪怕开得再稳,终究也得上高速吧?这时候你就发现,这玩意儿高速上机器介入噪音大得吓人,一上百公里,车里直接从图书馆变成了拖拉机棚子,声音比同款纯燃油车还大,跟宣传里那绅士调性两码事。尤其是北方冬天,电池不扛冷,一降温,官方的低油耗根本指望不上,反而还更费油,体验直接掉层皮。

要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啥?政策。前些年油混还能靠着技术吃饭,现在換成插电混动(PHEV)直奔市场C位,政策照顾,补贴绿牌,啥好事都让插混给占了。比亚迪秦PLUS DM-i这种插混,价格杀到7万多起,电池续航还翻着倍来。你再看油电混动,技术两三年没见多大升级,功能反而还落后,牌照政策享受不了新能车的红利,等于啥好事都落空了。老百姓最实际,看到这现实摆在面前,还会傻乎乎地去多掏钱买吗?

再聊动力,油混宣传得夸张,现实里加速、超车都差点意思。电池本来就容量小,纯电开不了多远,遇上跑长途或需要快速超车,发动机动力还被各种限制,你就指望不上开着爽。电池用个五八年也难免衰减,到时候换一块下来,那是大件支出,不比加油便宜哪儿去。不少人是真想省点钱,最后发现,“省出来的都被各种毛病吞回去了。”

油电混动保值难,省油补贴不回本,高速噪音体验一般-有驾
油电混动保值难,省油补贴不回本,高速噪音体验一般-有驾
油电混动保值难,省油补贴不回本,高速噪音体验一般-有驾
油电混动保值难,省油补贴不回本,高速噪音体验一般-有驾

看到这,可能有朋友问:油电混动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说句公道话,并不是。你一年开车跑得少,五千一万公里,没有家用充电桩,也琢磨不明白插混的那些事儿,单纯图一个平顺省心——油电混动不是不能选。它确实在堵车起步这些场景下表现比纯燃油车好。但你要说拿它当新技术的代表,期望靠这玩意儿熬过下一个十年,那就是跟实际趋势反着走了。

油电混动保值难,省油补贴不回本,高速噪音体验一般-有驾

技术一日千里,现在啥800V高压快充出来了,主流电池也慢慢转向固态了,纯电动一次性“10分钟补能三百公里”的日子要来了,插混续航动不动纯电两三百公里,想充就充,亏电了油耗也低过传统油混,市场+政策支持一起上,生产商都转头往这个方向投钱。这时代的风口,油电混动已经错过了。

回头想想,咱们买车啊,图个啥?最开始是图省油,中间是图技术,后来发现,最应该看的其实是——自己用车习惯和未来市场趋势。别别人说省油你就一股脑跟风买,得算好每一笔账,也得掂量清楚自己的用车需求和预算。油电混动如果能帮你降低用车焦虑,那就买;可要真奔着省钱、保值、未来趋势去,那还是把眼光放长远点,看准插混和纯电才靠谱。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是不是也有换油电混动的冲动?家里或者朋友有人用油混的,几年体验又如何?路走到这儿,神话总要落地,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思路,看看咱们算的账,到底合适不合适。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