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在聊江淮汽车的那些卡车和客车,但牌桌上的游戏规则,早就变了。你以为它还在埋头造工具车,人家转手就掏出了一张谁都想不到的王牌。
这张牌就是尊界S800。几个月时间,一万五千多份真金白银的订单砸下来,购买者里头,一堆九零后和家庭用户。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过去,中国品牌想卖贵一点的车,难如登天,现在这个局面,似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它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PPT造车,而是实打实地戳中了现在这批买车人的心思。
几年前,要是有人说江淮能干成这事,估计会被当成笑话。可现在回过头看,每一步棋都走得特别清楚。这背后站着的,是华为和宁德时代。江淮跟他们的关系,早就不是简单的买卖了,已经进入了一种近乎伴生的状态。华为给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把它那套搞ICT的严密流程,像IPD、ISC这些,一点点植入到江淮的骨髓里,硬是把一个传统车企往科技公司的路子上推。
这就像给一个壮汉同时装上了智慧的大脑和一颗强劲的心脏。智能化有华为兜底,能源方面,宁德时代那边也签了新协议,从单纯的电池供应,升级到了共同研发。这就把智能汽车最要命的两个环节给锁死了,产业链的安全感一下就上来了,这让它有了折腾高端的底气。
当然,步子迈得再大,也不能忘了根本。在冲击高端市场的时候,江淮的老本行——商用车业务,并没有被扔下。新能源轻卡、皮卡的销量稳稳当当地排在行业前头,重卡的新能源转型也跑得飞快。这些传统业务就像压舱石,稳住了现金流,给研发部门持续烧钱提供了弹药,也为高端技术下放到普通车型留了后路。
说到烧钱,江淮还真挺舍得。前三个季度扔了三十多亿搞研发,同比增长超过三成。这钱没打水漂,砸出了五百多件专利,大部分还是发明专利。光尊界S800这一款车,就背着三百多项专利,在智能驾驶、线控底盘这些硬核领域都搞出了名堂。这种高强度的投入,才是在这个技术迭代快到离谱的市场里,能活下去并且活得好的唯一方法。
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自己也说,尊界这个项目是转型里的重中之重。这话说的挺实在。拐点这东西,不是光靠财报上那几个数字就能喊出来的,而是要看到这种伤筋动骨的改变真正发生了。尊界S800卖得好,只是个结果,过程中的那些组织变革、技术积累和生态捆绑,才是真正的好戏。
所以,别再只盯着江淮的销量数字看了。这个曾经大家眼里的老实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也越来越让人期待。故事才刚刚开始,拐点之后,路还长着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