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一则关于 "上汽大众计划年底关闭南京工厂" 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德国《商报》披露该厂因电动化转型受限、厂区升级空间不足,或将成为大众在华首个完全关闭的整车制造基地。面对传闻,上汽大众在 7 月 11 日首次回应称 "生产销售正常运转",9 月 21 日则改称 "生产基地调整是必要的经营行为",回应口径的微妙转变折射出合资车企转型的深层困境。
这座 2008 年投产、年产 36 万辆的工厂,承载着大众帕萨特燃油车及斯柯达速派的生产重任。但城市扩张让厂区陷入 "中心城区包围圈",传统燃油产线与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难以兼容。上汽大众在声明中强调 "生产基地要配合新能源产品规划",暗示南京工厂在物流运输、设备更新、空间布局等方面已无法适配电动化需求。而仪征工厂凭借区位优势,正逐步承接南京工厂产能的迁移。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40% 的市场环境下,合资品牌的战略收缩已成行业常态。大众集团计划到 2026 年在华推出 10 款全新电动车型,但南京工厂转型电动产线的改造成本,可能远超在城郊新建智能工厂的投入。这种成本与效率的权衡,正迫使车企重新评估存量资产的利用价值。
您如何看待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产能调整?工厂搬迁对地方产业链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合资品牌应如何平衡燃油车市场收缩与新能源布局的关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上汽大众回应年底关闭南京工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