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中国制造不仅能上天入地,还能开进米兰?
以前咱们在马路上见到的摩托车,顶多就是送快递的小哥风驰电掣,还没等你看清型号,人家已经在下一个路口了。
现在倒好,国产摩托车都跑到欧洲头号大展——2025米兰国际两轮车展(EICMA)去“亮肌肉”了。
这事儿搁十年前跟我说,我还以为你在逗我玩,毕竟那时候“国产摩托”听着就像是“国产动画”,能不能出口还得看运气。
说实话,这两年大家都在喊“国产摩托崛起了”,但你崛起归崛起,能不能被人家欧洲老铁们当回事,那才是硬指标。
今年EICMA,展馆布局都重新规划,主流馆区直接把中国品牌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咱们小时候家长给分座位,成绩好的安排在中间,万众瞩目,有点“主场”的气势了?
一众国产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场——春风、凯越、钱江、奔达、无极、升仕、宗申、鑫源、王铸机车,这阵容,搁娱乐圈那就是“流量爆炸”,搁摩圈就是“新车井喷”。
而且,各有各的新花样,各有各的技术平台,谁说中国制造只能走低端?
现在人家是拉力、运动、赛事、ATV、UTV、踏板、混动、电动,什么你想不到的都能搬上台面。
春风动力在米兰展的主题是“FUTURE FASTER”,意思就是未来要更快。
你以为是说车速,其实说的是人家品牌发展的速度。
现场两场发布会,车型从街车、拉力到赛事,按套路出牌的不少,按技术平台化和国际化双管齐下的,倒也不多。
有人说春风今年是“吃住势头”,其实我觉得是“有点飘了”,法国拿了成绩不说,在米兰还要秀肌肉,是不是准备跟欧洲老钱一较高下?
凯越这波也挺“会整活”,从WSBK SSP300赛场直接搬到米兰展台,你说这是不是有种“带着奖杯上讲台”的味道?
关键是新车从Enduro到仿赛车,还不忘把在国内摩博会亮过的650顺便带到米兰,是不是有点“炫耀”的意思?
不过凯越这路子挺明白,能把赛事经验转化成量产优化,说不定以后欧洲老铁买车也要学会“国产赛事基因”了。
钱江QJMOTOR今年主题“五骏焕型”,五款新车齐发,阿德里安·莫顿亲自操刀设计,三缸拉力和骁800都成了“欧洲重点”。
你说这是不是“堆料也要讲美学”?
难怪欧洲人愿意多看两眼。
现在国内品牌已经不满足于“便宜好用”,人家是“要面子,也要里子”。
奔达这边有点出其不意,预告图不是两轮,反而是ATV和雪地摩托,甚至还顺手展示自研的水平对置双缸和直列六缸发动机平台,黑旗V4系列也来凑热闹。
奔达以前专注巡航车,现在多动力探索,不按套路出牌,有点像之前那些国产手机,开始玩折叠屏、潜望镜头,就是要你猜不到下一个“骚操作”。
无极VOGE今年也不走寻常路,踏板车和地形车齐飞,625R街车给你点小惊喜,还要针对欧洲都市出行市场。
这思路有点像“出国旅游,顺便做个市场调研”,不再只盯着街车和旅行车,主动去找新的细分市场。
升仕ZONTES今年主打双缸552踏板,顺带把最强150X和150V、703T、368系列更新一遍,极致机械配置不变。
说实话,升仕一直有点像那种“配置癖”,什么东西都要顶到极致,别人还在玩入门,它已经开卷“电子油门”了,但问题是,欧洲用户看不看得懂这份“卷”?
张雪机车ZXMOTO是今年新势力,首次现身就带九款车型,“首次登场即多车齐发”,这胆儿也是够大的,像极了创业公司一上来就玩大手笔融资。
不过在米兰展,也是要拼“国际认知度”,你不是来凑数的,你是“真刀真枪拼实力”的。
宗申集团今年出动宗申、赛科龙、森蓝三大品牌,燃油、电动、混动三线并行。
我就想问一句,这种“全家桶”做法,是不是准备把米兰展变成自家工厂的车间参观?
RA1000车型也要首发,关键是把技术路线拉得特别宽,燃油、混动、电动都能玩,别人还在纠结选哪一条路,人家已经“全选了”。
猎变机车LETBE去年是“小试牛刀”,今年继续展示高位泥挡ADV车型。
这“宠物车型”定位,在欧洲这么玩,会不会掀起一波“动物潮”?
鑫源和SWM联手,发布全球首发车型,意式基因和中国制造融合。
你说这像不像“意粉里加点老干妈”?
口味不一样了,也许欧洲人会觉得,“混搭”才是新潮流。
王铸机车首次亮相EICMA,主打运动或复古风,想在设计上秀一把中国新生代的实力。
这有点像B站UP主首秀,大家都等着看他能不能“出圈”。
三阳也带了三款新车,TL双缸改款、剑齿虎和300踏板,都是“老面孔的新衣服”。
这种路线,虽然不算激进,但稳扎稳打。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中国品牌扎堆米兰展,到底是“集体出海”还是“秀肌肉”?
是要给欧洲人一个下马威,还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只会做“性价比”?
这事儿其实比咱们买车还绕。
你曾经见过国产品牌在国际大展上“团战”吗?
我记得小时候学游泳,大家都怕下水,现在是“全班同学一起跳”,还比谁游得快。
有人说,“国产摩托崛起”是因为国内市场饱和了,出海是不得已。
可你看看这次米兰展,哪一个品牌不是“有备而来”?
技术平台化、赛事转化、设计美学、多动力探索、三线并行,这些关键词说出来,感觉比“互联网+”还洋气。
是不是以后摩托圈也要玩“ChatGPT+发动机”?
当然,别光看表面热闹。
你想过没有,这么多新品扎堆,欧洲人会不会也有“选择困难症”?
他们会不会像我们挑手机一样,左看春风右看凯越,最后买个奔达试试?
还是说,中国品牌现在拼的其实不是单车,而是整个体系——谁能把“中国制造”的标签做成“国际品质”的新定义?
我自己骑车技术一般,顶多骑个电驴,还时不时跟小区保安打游击战。
但我敢说一句,只要中国品牌能把“技术、设计、服务”三条线都拉齐,未来摩托车市场,谁能说自己不怕中国制造?
毕竟,欧洲人也要物美价廉,也要新鲜体验,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为“国产情怀”买单。
说到底,米兰展这场“国产盛宴”,是不是预示着中国制造要变“全球主场”?
还是说,这只是一次“产品自信”的试水?
你怎么看?
如果有一天你在欧洲大街上看到本土老哥骑着春风、凯越、钱江,会不会出奇地觉得骄傲?
或者你更关心这帮国产品牌能不能把售后做得比国内还靠谱?
欢迎留评论交流,别光看车热闹,咱们一起来琢磨琢磨,这一波出海,到底能不能把“中国摩托”真正写进全球地图?
你觉得哪个国产品牌最有可能成为“欧洲街头的下一个爆款”?
或者,你会为国产摩托打CALL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