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台二手车,后悔了。
这事儿,说出来真是郁闷死了。公司班车突然取消,大家都在想办法,反正我也不能天天靠借同事的车混日子。那天同事阿强打趣我:你要不买辆二手车自己开,省事儿。其实我之前就一直犹豫,毕竟养车这事儿,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我还记得当时觉得方便,车子是个工具,不想天天拉老妈去菜市场挤公交。结果,刚到手嘛,油费、保养、保险,一次性下来就三千了。这个数字听着挺吓人,赶上一两个月工资了(不确定,估算一下我月工资,不算多,可能就是三五千左右吧),加上这个月交的三千多的暖气费,我心都滴血。
我就想:买车到底划算不?算下来,一年养车至少得一万多块,假设不变,保险也不涨。实际上,还得考虑突发的修理费,前年我朋友那辆二手都修过三次,每次都要两三千。这都不算,我还不会开车,就怕刮了人、撞了人,那个心虚呀。多次想放弃,但又觉得车毕竟自由点嘛,也不失为一种方便。
说起这个,我刚才翻了下手机相册,看到那辆老飞度的照片—确实便宜、省心。朋友说:小飞度你绝对买不亏!生活中它很省油,跑大街小巷都行。我那朋友是个老司机,已经开了十一年,啥牌子都比我懂。可是我心里又在想:没有证,不敢上路,万一出事,那还是不是自学成才的后果?不敢赌。
还记得那次同事阿莲笑着说:你不上路不用怕,反正我就看你怕死的样。我心里暗笑,她倒挺会开,开了那么多年,也出过点小事故,但都还好。她还说:你要真买了,车给我,我每天接送你上下班。反正我家就在附近,挺方便。其实我那会儿就想:要不就先借别人的车玩玩,看看自己能不能适应。
但,尴尬的是,阿强又说:你这车买了啥意思?不如找个二手的铃木啥的,省油,省心。我心里一动:铃木那么多年,没啥大毛病,就是那车倒腾得有点老,油耗也不低,维修也不便宜(猜测大概每百公里8升油吧,中等水平)。而且,这车的保值率其实也一般,折旧挺快。
不禁想:是不是,我太高估自己了?养车这事儿,不比搞投资,特别要算心里账。百公里油费我心算差不多4块,保险算200多每月,保养每年也得算个预算。你会发现,光是油费和保险,就得两三千,也就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的两成。
哎,话说回来,去年我买的二手车(其实也是随便看看,没计划买)确实便宜,便宜到可能还不如不养。买车这事,说白了就是搭在自己头上的一个沉重负担。你们知道吗?我最怕出事,特别是刚开,心里那个惊怕呀,几乎连手都在发抖。
说到开车的乐趣,我其实真的没体验过。只是觉得有车以后,出行更方便了。方便的压力也来了。你们说,像我这种普通人,怎么能轻松应对养车的各种麻烦?我还得理会时涨时跌,保险忽高忽低,最怕的是突发状况。你听过吗?修一台二手车,便宜的也得需万元级别的投入,当然这不一定适用每辆,但我觉得真要算个明白。
其实也有人跟我说:不要盯着养车的成本,关键是你觉得值不值。哎,这种话听起来挺高大上,但落实到日常生活,哪能不心疼?有次我问修车师傅:你说,车维修费一年得多少钱?他笑着说:看车款,差不多每年都得三到五千吧。我当场就懵了——就是那种觉得便宜车,养起来也不少。
真的是没细想过。其实我只注意到买车的方便,却没权衡线上的粮草:坐公交车,不仅便宜,省油,还不用担心疲劳驾驶。而且,从环保角度来说,这也是个考虑。
我有个朋友说:你就算买了车,也是偶尔用用,平时还是靠拉的车。其实这话没错。可我又想到:最烦的还是交通堵塞。每天上下班都堵得像个死结,开车还得踩油门给自己吃灰。公司这块地方也不是很偏远,可真正考验就来了——没有公交,打车这事儿,一次就得六七十,算算成本,这钱我还不如存着。
话说回来,那天我随手翻了几份车价单,猜测一辆二手飞度(年份五六年,里程不多)大概2万左右。再算算手续啥的,也差不多。你说,花个两三万买辆车,能用几年?我觉得,摊到每天成本,算上油和保险,基本就是二三十块一小时。
这让我有点犹豫。后悔自己太冲动了吗?也不一定,可能刚开始觉得有车才能更自由。但细细一想:如果家距离远点,又没公共交通做支撑,的确可能不得已。
最后我还是不能释怀:这钱花得值不值?上班用车,是不是变成负担了?或者说,自己是不是还没准备好?这压在心头的块石,好像每次想到上班的难题,都挺烦。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说,真正的生活中,买辆偷来的车是不是也能解决问题?——哎呀,脑子里杂念太多,停不下来。还是得问一句:你们身边,是不是也有像我一样的犹豫症候群啊?或者,反正都有人说:不买车,不用担心这些事。但我心底又觉得:那不就得一直拼公交?真的能忍受吗?还是,还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反正这事没完没了。你看,我想买车是因为公司那帮假日不补贴的事儿,越想越亏。或者,哪天我还是得狠下心,把车卖掉,回归简生活。
你说,车和人的关系,究竟是便利还是压力?这个话题,太复杂啦。
买车这事,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考虑呢?或者,还是得等那理想的那一天,我再决定……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