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文旅作为官媒公开吐槽泰州青训被长春亚泰收购,青训无人本地球员难续发展根基,官媒调侃赢球却暴露江苏足球面临的尴尬和隐忧

这事儿真把我给气乐了,手机屏幕都快被我按出火星子了,这泰州文旅是真能整活儿啊?

泰州文旅作为官媒公开吐槽泰州青训被长春亚泰收购,青训无人本地球员难续发展根基,官媒调侃赢球却暴露江苏足球面临的尴尬和隐忧-有驾

苏超决赛,泰州夺冠,我当时看了眼比分,心想还行,挺激烈,结果转头就刷到泰州文旅自己发那玩意儿,真是把我给看懵了。什么叫“泰州青训搞不下去被长春亚泰收购,上的是长春亚泰青训球员没一个泰州本地人,赢了对方点球之后这样调侃不好吧?”我当时就想问问他们,这到底是庆祝胜利还是自揭老底啊?你一个官媒,搞得跟个没睡醒的网友一样,嘴上说着调侃,那语气里透出来的不是满满的尴尬和无奈么。你说这哪儿是调侃,这分明就是公开处刑啊,把江苏足球的脸都给丢尽了。

先别说别的,咱们聊聊背景。江苏足球这几年,大家都看在眼里。不说那些顶级联赛的辉煌和黯淡,就说咱们省内的业余赛事,苏超联赛,那本来是个多好的平台啊,给咱们江苏本土的足球爱好者,尤其是青训的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追求梦想的机会。官方数据也显示,自2018年苏超联赛创办以来(根据江苏省足协官方赛事资料),每年参赛队伍都在增长,观众关注度也一直不错,尤其是在周末,很多球迷都会到现场观看,甚至很多家庭都会把看苏超当作一项周末活动。它不光是比赛,它更是咱们江苏足球的根基,是希望。

泰州文旅作为官媒公开吐槽泰州青训被长春亚泰收购,青训无人本地球员难续发展根基,官媒调侃赢球却暴露江苏足球面临的尴尬和隐忧-有驾

但现在呢,你看看泰州这操作。官方自己都承认,球队里的球员基本都是从外地请来的,特别是直接“嫁接”了长春亚泰的青训力量。这不就是把别人的孩子抱过来,穿上咱们的队服,然后指望他们来替咱们争光吗?我不是说外援不好,职业联赛里外援那是常态,但在这种性质的联赛里,如果核心力量都是这样,那咱们本土青训的孩子们,他们未来在哪儿啊?他们还有什么机会和动力继续踢下去?这不就等于告诉那些从小在泰州汗流浃背训练的孩子们,你们再怎么努力,最后也可能给别人做嫁衣,甚至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俱乐部直接“引进”了更现成的“人才”。这太让人心寒了。

我那天跟我朋友聊起这事儿,他还替泰州队辩解,说这符合规则,只要不超龄,谁都能上。南通队那不也输了吗,怪自己没把握住机会。这话听着挺有道理,但细想起来,又觉得不对劲。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比赛的精神不能变味儿啊。如果每个城市都学样,都去请“雇佣兵”,那苏超还叫苏超吗?那不成了变相的中国乙级联赛了?这比赛的意义何在?我们看的是江苏本土球员的成长和拼搏,不是看谁家有钱能请到更好的外援来“表演”。

泰州文旅作为官媒公开吐槽泰州青训被长春亚泰收购,青训无人本地球员难续发展根基,官媒调侃赢球却暴露江苏足球面临的尴尬和隐忧-有驾

而且,泰州文旅自己说得那么直白,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你拿了冠军,高兴是应该的,但你这高兴里,带着那么明显的底气不足和“不是自家人”的心虚,这冠军拿得真能理直气壮吗?就好像一个学生,平时学习一般,期末考试找了个学霸替考,考了个高分,然后自己还发朋友圈“调侃”说,哎呀,多亏了隔壁班学霸啊,不然我肯定不及格。这叫什么事儿啊?真不怕别人嘲笑吗?人家常州队,打得再怎么样,至少人家是自己的孩子在场上拼搏。这点气度,泰州文旅真该学学。

泰州文旅作为官媒公开吐槽泰州青训被长春亚泰收购,青训无人本地球员难续发展根基,官媒调侃赢球却暴露江苏足球面临的尴尬和隐忧-有驾

南通球迷输了球,虽然有点不甘心,但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说句“明年再战”,这才是体育精神。反观泰州文旅这波操作,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想表达什么。难道是为了“拉动省内经济”?那我寻思着,咱们江苏那么多城市,哪家请不起几个好球员啊?但大家都没这么干,至少没这么明目张胆地“炫耀”自己的“雇佣军”。这不光是格局小了,简直是把苏超的初心和未来都给葬送了。

这事儿让我忍不住想,如果这种“雇佣军”模式成为常态,明年的苏超还有多少人会关注?比赛的精彩程度或许还在,但那份对本土足球的期待,对青训的投入,那种根植于地方的归属感,恐怕就要荡然无存了。到时候,我们看的可能就是一群“陌生人”在场上踢球,和我们江苏本地的足球发展,又有什么关系呢?真是越想越来气,这冠军拿得,让人心里膈应。

泰州文旅作为官媒公开吐槽泰州青训被长春亚泰收购,青训无人本地球员难续发展根基,官媒调侃赢球却暴露江苏足球面临的尴尬和隐忧-有驾

声明:个人观念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写的,仅供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