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4.2万!车主怒斥虚假宣传,集体维权求退

最近汽车圈的风云变幻,像极了水浒传里的英雄排座次,热闹非凡。

尤其是小米SU7,简直是聚光灯下的焦点,一举一动都牵动人心。

当初发布会,那叫一个光彩夺目,什么“媲美保时捷”、“性能炸裂”,听得人心血沸腾。

后来,车子开始交付,车主们喜气洋洋,恨不得敲锣打鼓地庆祝。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4.2万!车主怒斥虚假宣传,集体维权求退-有驾

可好景不长,这还没过多久,就出了一档子事,闹得沸沸扬扬。

说白了,就是不少SU7 Ultra的车主,怒火中烧!

这事儿,还得从那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说起。

咱们细品一下“碳纤维”这三个字,就自带高级感。

什么“赛车级”、“空气动力学设计”,再加上“减重”、“提升性能”这些诱人字眼,哪个消费者看了不心动?

反正我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一装上,自己的车瞬间就能化身超跑。

结果呢?

有车主仔细一琢磨,不对劲啊!

这碳纤维机盖,4.2万元,都可以买一台不错的电动自行车了。

买回来,结果发现,这“双风道”压根儿就没啥用,导流不行,下压力更是无稽之谈。

有博主做了个实验,用鼓风机对着吹,纸巾纹丝不动;还有车主拆开一看,嚯,这开孔,纯粹是“摆设”。

这算什么?

这不是把原本应该提升性能的配件,生生变成了“最贵”的装饰品吗?

简直比窦娥还冤,让人憋屈至极。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毛。

这可不是我信口开河,看看那些车主建立的维权群,人数都超过300人了。

甚至,有人联合起来,录了视频,声泪俱下地要求退车。

几十个车主,晒着订单截图,那叫一个整齐划一,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小米汽车的回应,很快就来了。

道歉,那是必须的。然后,给出的补偿方案:2万积分。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4.2万!车主怒斥虚假宣传,集体维权求退-有驾

2万积分,算下来,大概能换个2000块钱的东西。

可问题是,人家花了4.2万买的机盖啊!

这补偿,谁能满意?

有“米粉”直接开炮:“这次小米不厚道,是不是飘了?”

这话,我觉得说得在理。

咱们再回顾一下。

早在2月26日,小米汽车官方在“答网友问”里,可是这么宣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拥有2个贯穿风道,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

雷军在直播里也强调了:“我们不能只做个外观,所以我们内部的东西也都要改”。

3月2日,雷军在微博上更是直接说:“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改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

啧啧,这宣传,这气势,谁看了能不心动?

结果呢?现在,这“内部结构”被扒了个底朝天,完全对不上号。

这事儿,让我想起《史记·货殖列传》里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们逐利而动,无可厚非。

但如果为了利益,罔顾事实,欺骗消费者,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小米汽车在宣传上,有点儿“飘”了,或者说,有点儿“过”了。

当然,小米汽车也给出了补救措施。

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经提车和在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用户,赠送2万积分。

但问题是,这2万积分,远远无法弥补车主们4.2万元的损失。

这补偿,就像是“隔靴搔痒”,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这事儿,也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贾宝玉的那句话:“女孩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消费者,就像是水做的女孩儿,细腻敏感,一旦受到欺骗,内心的失望和愤怒,可想而知。

说实在的,这事儿也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4.2万!车主怒斥虚假宣传,集体维权求退-有驾

在宣传上,一定要实事求是,别把消费者当傻子。

技术不行,就老老实实承认,别瞎忽悠。

服务不到位,就赶紧改进,别想着糊弄过去。

毕竟,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而且,现在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一旦发现问题,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还有,律师也发话了。

北京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威表示: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挖孔机盖的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涉嫌虚假宣传。

广东华商(扬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栋表示:“小米汽车如果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对于因为4.2万元挖孔前舱盖导致的误导消费,补偿方案应该覆盖功能溢价的损失,车主可以针对前舱盖主张‘退一赔三’。”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关乎企业信誉的大事。

所以说,小米汽车这次的“翻车”,绝对不是小事。

这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质量问题,更关系到企业的信誉问题。

雷军在微博上坦言“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可以理解。

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品牌,刚起步就遇到这么大的麻烦。

但危机,往往也是转机。

小米汽车,如果能认真对待这次事件,诚恳地向消费者道歉,拿出更有诚意的解决方案,或许还能挽回一些损失。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也让咱们看到,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

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大上”,而是更看重产品的实际性能和性价比。

他们也更关注自己的权益,敢于为自己的利益发声。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就是,小米汽车想靠着一个华而不实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来收割消费者的钱。

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给坑了。

说来说去,做生意,诚信最重要,这才是立身之本。

只有真诚,才能赢得人心,才能赢得市场。

小米汽车,这次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