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进步明显,榜单亮短处,质量体系还需加强

每年一到J.D.Power可靠性榜单出来,总是掀起一阵车圈大讨论。今年榜单新鲜出炉,国产车进步不小的同时,也被榜单“亮了短”。咱们得承认,眼下开着国产车的马路越来越多,身边不少亲戚朋友在买车的时候也越发看重那些国产品牌,这说明啥?说明确实有进步。可一看到榜单,很多人又皱眉头:“为啥一到质量榜,还被合资和进口品牌死死压着?”这事到底怎么看?

国产车这些年究竟进步在哪?大家感受最直接的,肯定是各种新科技、新配置—车机越来越智能、座椅越来越讲究、车内外设计越来越好看,甚至连不少合资品牌都想学学国产这一套“堆配置、打体验”的风格。比如大天窗、双联屏、L2级辅助驾驶这些玩意儿,搁在十年前根本没几个人敢想,哪怕是BBA当年都没这么大方。再加上国产车的价格普遍实在,按性价比说,几乎没有败笔。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敢“首选国产”?说白了,是国产车“够香”,让普通老百姓觉得花得值。

但问题是,榜单稍微一翻,国产车的面子就容易被戳破。你看那榜单的头几位,啥雷克萨斯、丰田、别克、日产,基本都是合资、进口的老面孔。反而自家的自主品牌,还总是在榜单的“腰部”徘徊。很多人得问了,这到底是“黑榜”还是“真材料”?为啥卖得火的国产车,质量口碑还是比不过合资?

其实道理也不难懂。造车这事儿,比的不是谁装配了多花里胡哨的配置,而是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把“扎实”做到了骨子里。这意味着,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质量管理的体系、十年如一日的工艺要求,都是一点点攒下来的底蕴。日本企业在质量管控这一块“抠得跟老太太过日子”一样,德系企业问一问哪个螺丝松了,能开分析会开到深夜。国产车在时间积累和管理体系上,确实还是有点虚。你就拿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零部件来说,咱们有进步,但距离丰田本田、宝马大众的耐操稳定,还有距离。

但是国产车为啥要“猛推堆配置”?有人说,是给消费者实惠。没错,这确实是咱们的初衷。只可惜,成本有限,厂商总得权衡,一套好配置加个大电池,再省工艺点时间,或者用性价比更高的二级供应商,这事容易迁就不该迁就的地方。智能座舱、智能互联,每个新东西都可能带来“新故障”,这些小瑕疵一多,车的可靠性就弱下来了。榜单上多出来的投诉、返修、故障点,也就莫名其妙堆起来。

说到这,肯定有人要问,是不是国产车就没希望了?是不是质量永远赶不上合资?咱们先别悲观。其实你仔细看榜单,也能看出苗头。有些品牌,比如比亚迪、吉利、广汽传祺,这几年投诉率明显下降,榜单位置连年提升。这说明啥?说明只要下功夫,把整车可靠性当头等大事抓,总有翻身的时候。实际上,不少车厂都开始从“造配置”到“练内功”转型。比如改进生产线、严把零部件质控、甚至重奖工厂一线员工,这些举措往往是台面下默默改变格局的大杀器。

说到底,汽车行业不是谁几年技术更新快就能赢全场的。最终还是得拼细节、拼工艺、拼体系。现在不少厂商觉悟了,不再盲目“求快”,而是愿意放慢一下节奏,真把质量基础夯扎实。因为“花活”你拈花惹草几年,消费者能被你炫一把,但真跑上个五七年,大家心里都有谱。毕竟谁也不想自家那辆新车动不动就得进4S店。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又该如何看待榜单?不少人一看到国产品牌排名靠后就一票否决,说“以后只买合资、只买日系”,其实犯不着。榜单反映的是个均值,看的是行业落点,但实际到手的体验,还得考虑你买那款车到底啥品控、啥口碑。不能盲信榜单,不敢全靠情怀。你像某些国产品牌,个别人吐槽多,但也有不少车主三四年下来,车辆体验没啥大毛病,该省心省心、该稳定稳定。再说质量是个概率问题,买到极品和买到“小问题王”都有可能。咱们最理性做法,无非是选品牌别贪太小众、看清自己实际需求、车型选成熟的代际。该试驾试驾、该上论坛上论坛,别管热闹跟风,别管榜单绝对分数,一切以自己用车为准。

其实咱们最关心的根还是一个问题:国产车真能追上合资吗?前景有没有戏?坦白讲,只要制造业愿意把钱和精力砸在质量管控和体系更新上,国产车未必不能超越合资。别看当年韩国车一度也只会“价格战”,后来现代起亚还不是渐渐能和丰田本田掰掰手腕。中国汽车的市场容量远远大于日韩,大量新鲜用户和场景,带来的反馈和改进动力也大得多。只要企业家别急功近利,不再一味追求“短期销量”,拉长线看,咱们总有一天能看到国产品牌坐到榜单头部。

这事其实特别像跑马拉松。本来后起步,刚跑就冲刺,容易拉伤。真正想持久领先,得学会调匀呼吸、稳住配速,把基础工具练扎实,把数十年如一日的“耐用性”放在首位。有朝一日,国产车要从“性价比”变成“品质比”,大家买车才不会只谈便宜、只谈堆功能,而是谈“这车用五年依然不掉链子”,那才是铁打江山。

关键还能不能放下“凑合就好”“轻点小毛病无所谓”的老观念。这一代消费群体,越来越看重品质,谁还想天天为省那仨瓜俩枣跟车队打一辈子交道?榜单不是目的,但它能逼着厂商持续进步。希望明年咱们再翻榜单,看到更多国产品牌真正站在榜首,到时候再回头看今天的争论,大伙会觉得这些“短板”不过是成长的注脚。

国产车进步明显,榜单亮短处,质量体系还需加强-有驾

汽车是耐用消费品,经得起时间检验最重要。如果厂商嘴上喊进步,手下还在凑数,最后吃亏的不是谁别,是所有中国人。消费者选车应该理性用脚投票,厂商自问自答,榜单只是中间考,真正的分数,几年后市场会给你亮出来。

国产车进步明显,榜单亮短处,质量体系还需加强-有驾
国产车进步明显,榜单亮短处,质量体系还需加强-有驾

所以,国产车进步真不小,这榜单也确实敲响了警钟。咱们不必妄自菲薄,但也不能头脑发热。谁愿意买一台“到处小问题、动不动罢工”的新车?咱们忍过,也该要点儿尊严。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进步起点——不止走得快,还得走得稳、走得远。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