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小米汽车YU7发布时万人空巷的盛况,短短几天就演变成了退订潮与抢客大战的修罗场?当30万订单背后藏着33周起跳的交付周期,当5000元定金变成消费者与车企博弈的筹码,这场看似小米单方面胜利的战役,正被友商的真金白银和黄牛的灰色产业链撕开一道裂缝。
超长交付引爆退订潮 车企开启“抢单”军备竞赛
小米YU7一小时狂揽近30万订单的捷报还挂在热搜,现实已给首批车主泼了盆冷水——标准版53周、最快33周的交付周期,让许多首次购车的消费者瞬间清醒。这波“超长待机”直接点燃友商战火:极氪销售率先喊出“退订小米YU7?5000定金我们全补”,蔚来以“定金当现车首付”截胡,智己LS6则推出定金抵扣车款政策。更戏剧性的是特斯拉,在雷军全程对标ModelY的发布会上沉默不语,转头就放出无人驾驶送车到家的黑科技视频,用行动加入这场客户争夺战。
定金规则埋雷 维权潮与黄牛狂欢同步上演
这场乱象的核心,在于汽车行业混乱的定金规则:小米允许7天无理由退订,极氪岚图定金不可退,理想问界仅给24小时犹豫期。有消费者因误触锁单界面维权,投诉理由从“销售误导”延伸到“条款不透明”。更荒诞的是黄牛产业链——二手平台涌现大量加价订单,原价3999元的YU7被炒至5000元,黄牛以“代抢服务费”名义收割差价。这种乱象早有预兆:此前SU7就发生过为晒朋友圈误锁单的维权事件,但这次面对白纸黑字的条款,退定恐怕没那么容易。
饥饿营销反噬?汽车行业进入“明抢时代”
小米或许低估了汽车消费的特殊性:不同于手机,消费者很难接受动辄数月的等待周期。而友商们正精准狙击这一痛点——用现车资源+定金补贴组合拳,将小米辛苦培育的高价值客户群直接转化。这场战役标志着车市竞争进入新阶段:从暗搓搓的价格战升级到公开抢单,甚至出现“交完定金都可能被撬”的魔幻现实。不过从商业逻辑看,这场混战未必是坏事:当车企们争相用真金白银讨好消费者,最终受益的或许正是用户自己。只是不知道雷军面对这波“友商助攻”,是选择加速产能,还是祭出更狠的留客政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