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造车新势力集体冲刺"金九"时,零跑以66657辆的惊人销量刷新行业认知——这个数字不仅是其历史新高,更创下新势力单月销量纪录。连续7个月蝉联销冠的零跑,究竟如何逆袭昔日领头羊理想、蔚来?当鸿蒙智行单周订单破7.5万、小米交付周期拉长至40周,这场竞赛已悄然转向"得性价比者得天下"的新战场。
现象级爆发:零跑销量破纪录的三大支柱
零跑9月销量同比暴涨97%并非偶然。B01与C11组成的爆款矩阵贡献超60%销量,这两款车型以L2.9级智能驾驶+700km续航的配置,精准击中家庭用户对"高配平价"的需求。更关键的是其15-25万元价格带布局,既避开了与特斯拉Model Y的直接对抗,又吃透了燃油车置换升级的红利市场。
全球化战略同样功不可没。东南亚市场单月出口量突破8000辆,欧洲版C10获得E-NCAP五星认证,海外销量环比增长40%。9月25日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更让零跑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个达成百万产量的新势力,产能信任度显著提升。
竞品困局:小鹏/蔚来为何被拉开差距?
对比零跑的狂飙突进,昔日三强呈现分化态势。小鹏虽凭MONA M03实现41581辆的月销新高,但G7仅贡献不足5000辆,凸显技术标签难以转化为购买力。蔚来多品牌战略初见成效,乐道L90单月交付15246辆,但换电站建设成本制约了其向20万元以下市场渗透。
最令人意外的是理想,i6上市未能扭转同比下滑36%的颓势,纯电转型阵痛持续。这三家共同面临的窘境在于:当零跑用C11给出"冰箱彩电大沙发+15.88万起售价"的组合时,消费者显然更愿意为实打实的性价比买单。
行业变局:性价比路线成突围关键?
鸿蒙智行问界M7增程版降价3万后单周订单暴增7.5万,小米YU7以18.99万定价实现50%交付占比,极氪混动车型销量占比升至65%——这些现象共同验证了一个趋势: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价格敏感度已全面压倒品牌溢价。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性价比并非简单低价。零跑C11搭载高通8295芯片+激光雷达,问界M7标配华为ADS3.0,小米SU7提供全域800V高压平台,说明消费者既要尖端配置又要合理定价的"既要又要"心态已成主流。
四季度前瞻:头部阵营门槛已升至月销4万辆
随着零跑D19旗舰车型即将发布,其月销有望冲击7万辆大关。但潜在风险在于产品线过度扩张可能导致的资源分散。小米若解决产能瓶颈,极可能取代小鹏第三名的位置。而鸿蒙智行"五界"品牌若全面放量,或将成为首个单月破6万的生态化车企。
这场竞赛正在改写规则:当头部玩家门槛升至月销4万辆,那些无法在规模效应中降低成本的车企,注定在2025年的淘汰赛中出局。零跑的登顶证明,与其执着于高端叙事,不如先让消费者用钱包投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