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新SUV三年没动静,配置变化,市场反应如何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这个车市,尤其是纯电领域,一年哪有几个新车没见过,怎么欧拉憋了三年出一款SUV还要专门说说?是不是太抬举它了?我倒想反问一句,三年没动静的品牌,它还敢出来溜达,那不是口袋里还有点底气?要不是给自己憋着什么过得去的杀手锏,能有脸回来见大家吗?说到底,这事还真挺能反映当前国产新能源车市的一些门道。

欧拉新SUV三年没动静,配置变化,市场反应如何-有驾
欧拉新SUV三年没动静,配置变化,市场反应如何-有驾

一说到欧拉,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猫”,无论是“好猫”、“黑猫”还是后来的多种“猫”,全是往少女心、可爱风那边靠。它倒是抓住了个性消费的风口,可惜后面出了不少乱子。很多人只记得它那些“猫”的名字,却不一定知道,“黑猫”“白猫”败得有多惨。卖得少也就算了,做共享出行连钱都没赚到,几乎把自己玩散了。

欧拉品牌从2022年到现在算是真“断档”了,什么新鲜东西都没,是不是全靠“猫”的IP在撑门面?这么憋三年可不是闹着玩。所以这次新车,在宣发里专门加了句“憋了三年”,这不是给自己打鸡血,也是给市场一个信号:我们还活着,而且还想翻身。

敢问一句,现在的市场给谁机会,还认不认品牌背景?以长城为爸爸的欧拉,本来是吃喝不愁,2018年一出道,豪言壮语,纯电动车要做大做强。可惜前几年一连串乱操作,导致什么“猫”也养不活。等到2022年芭蕾猫(甲壳虫风)和闪电猫(保时捷风)一出,又噱头满满,可还是没找到买家心理的脉搏。销量一低,品牌干脆进了冷宫,直到今年才又刷存在。

欧拉新SUV三年没动静,配置变化,市场反应如何-有驾

那现在问题来了,新车凭啥能给欧拉翻身?

从外观设计讲,这次纯电SUV还是一贯的欧拉猫审美,圆形头灯、封闭式前脸、梯形进气口、贯穿式尾灯,全是熟悉的套路。有的说这种“可爱风”审美就是欧拉的“命根子”,一眼识别度高,但三年没更新,审美会不会落伍?现在年轻人买车有的是选择,什么赛博朋克、极简风、硬派复古,市场比以前分得还细,有多少人还迷“猫”风?有多少人已经腻了?这些问题,估计只有欧拉自己心里明白。

配置方面亮点不少,比如激光雷达和18英寸轮毂,还有可选装这玩意其实是给消费者面子:你愿意多花钱,我还让你享受高科技。实际能不能让人下定决心掏钱,那哪是对这些配置满意就得?现在纯电SUV拼配置的厂商多了去了,拼的是整体性价比。更别说欧拉这次在动力上下了点血本:150千瓦电机,201马力,极速170公里每小时,电池组搞了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应该续航也不会太差。可现在电动车续航人人往上卷,没个标杆级表现,说实话,很难让人眼前一亮。

再看尺寸,4471mm的车长,1883mm的宽,1641mm高,轴距2720mm,比大众途岳长5mm——这种巧妙的“比同级车多一点”的策略,是不是就为让那些犹豫的消费者“多一分占便宜”心理?说穿了,产品力是下了一些功夫,但光有产品力现在够用吗?国内电动车市场卷到死,光好用是不够的,得便宜、得有个性、还得有点情怀。

有的人或许会问,三年没动静的品牌出了车,市场还会给机会吗?我倒觉得还是有一点希望。原因很简单,现在消费者买纯电SUV,除了极氪、比亚迪、小鹏这些常客,还真缺点新鲜劲儿。大部分新品牌拼创新,有的挂羊头卖狗肉,老牌车企偏偏容易掉进惯性思维,做什么都很保守。可一旦老牌子憋了几年,突然放一颗大招,就容易引起围观。围观不是市场认可,却是第一步,代表你在这场“注意力经济”里还没彻底消失。

下面问个实际问题,欧拉还能活多久?销量就是得分关键。这几年,欧拉销量能用“惨淡”形容,2025年1-8月只卖了一万多辆,相对于对手那是掉队了。新车能不能让品牌回血,得看能不能在价格和产品力上做足文章。现在纯电SUV谁不卷价格?出来的都是预售价先拉低,正式上市再加配置。欧拉要学会用“新瓶装旧酒”的办法,把自己的猫元素做得更极致一点。可要是再靠“可爱”风走老路,估计还是在老用户里混口饭吃,难以打开新领域。

我还想问,长城为什么还要坚信欧拉能翻盘?难道大品牌真的不怕死?其实这涉及老厂子的路径依赖。长城做了这么多年SUV,在油车世界混得风生水起。新能源时代来临,早期摸不着门道,急忙搞个欧拉品牌,定位年轻、女性市场,蹭一波情绪营销。结果发现市场变得太快,不管是“纯电小型车”还是“可爱风”,都不是长久的金饭碗。长城其实在转型路上,先用欧拉探索,死了再复活,实在不行就再改名字。对他们来说,品牌只是个工具,活着就有可能变现。宁肯让欧拉赔着,也不能在新能源大潮里“断代”,否则就不像一个“全能型车企”了。

有人从消费者角度说,现在买欧拉啥优点?除非你真的喜欢猫元素,喜欢长城背书,才会掏钱。大多数人看的是“能不能省心开三五年不出毛病”,以及“以后残值跌不跌得太多”。现在新能源的残值率低得吓人,三年之后你的车能值多少谁也不敢保证。欧拉如果能在服务和二手车保值上做点文章,或许还真能多吸引点铁粉。否则,还是属于“首批吃螃蟹的人”,有风险也有乐趣。

说到底,欧拉憋三年出的SUV是个信号,告诉大家老厂牌没死、还在补课,新能源的“淘汰赛”还没结束。未必这车能大卖,但它让市场多了一份可能,也让大家重新思考:车企怎么做品牌迭代,怎么熬过低谷,怎么用情怀与实际利益并存吸引用户。买不买是一回事,但有选择总归是点好事。消费者要学会“用脚投票”,企业也得拿出真本事,别总搞那些拿情怀说事、实用性却一般的套路。

最关键的是,这三年“憋”其实也是种试错。只有走过低谷,才能逼出新东西。未来到底是“新猫还是旧猫”,还真得等市场投票。欧拉要翻盘可能没那么容易,可谁知道呢?有些品牌就是在一次次失败后迎来转机。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老车企新品牌”自我挑战的故事,永远值得一看。现在这款车能给欧拉带来什么?能不能翻盘?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爆款?答案很快就会揭晓。等到消费者拿钞票做决定,那所有悬念自然都能解开。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