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也在琢磨这个008,确实是挺吸引人的,尤其是空间,那个价位里能做得这么大的车,我挺惊讶的。你看我朋友,他也是7月份买的,基本上没什么大毛病,倒是觉得这车的空间用料挺扎实的,普通家用够用就行。
刚开始我也听说那个车机有点滞后,就像你说的,点个图标得多等两秒,感觉像用老手机一样慢,特别是在开车忙不出神。其实我就猜,可能是芯片落伍的问题——8155芯片确实有点跟不上新需求。这点在行业里也很普遍,毕竟只要有点科技感的车都不会用太落后的芯片。
你说的语音识别我也试过,有时候特别不准确,特别是我那次说打开空调,温度24度,风档2级,内循环,听到2级直接被识别成4级——还挺不方便的,然后导航那个京字不识别,变成清或者金,非常失望。你觉得是不是跟方言也有关?我估计是车机软件还没优化好。
那次我还翻了下相册,发现车内细节也不少,比如车门还有塑料边缘有点毛躁。刚买的时候还以为漆面软,是我之前听车友说的北方车,冬天容易起泡,可能有点偏见,但我那天洗车时,无意擦掉了个鸟粪,结果就留了个痕。车漆软的情况,好像在我身边还挺常见的,不知道别的朋友有没有遇到类似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
其实我觉得,很多问题都不算啥大事,尤其是对比价格和空间。如果你只是日常家用,偶尔跑跑长途,基本可以接受。对了,你觉得我这个慢车机和语音不准的事,是不是每辆车都会有?还是说只有某些批次?我其实没仔细核实过,只是听别人说软硬件常折磨车主。
然后我也考虑过,要不要等下一代,毕竟8月出了新款,芯片升级到8295,操作也顺畅不少。其实我更喜欢那个操作界面,3D模型做得挺酷炫。部门朋友试驾后说,用起来像在玩游戏,挺适合喜欢新鲜感的人。
那个无线充电的慢,我之前也觉得挺烦的。夏天手机都热得发烫,充电速度慢怎么行?后来发现可能跟温度有关,气温高时,充电器会自动限流,毕竟过热风险不能忽视。而且官方说法,好像是对的——多用了点胶,车漆确实更硬了,我有点怀疑这个说法是不是企业为了遮掩其他问题,自己加进去的。你觉得这车保值率怎么样?我算了下,如果未来2年开20万公里,大概剩个50%左右。
你说这个空间大到让我挺惊讶的,六座布局,特别像我邻居那辆大一点的SUV,但价格还比他们便宜好几万。其实我在看别的车时,发现同价位的车型,主要差别在底盘调教和车内布局。像那个底盘,用料很实在,某次我走坑洼路段,感觉车身动都没动,像车子用钢筋做的。
我曾经问过售后,她们说:这车型底盘用的料比同级别的更硬。我还开玩笑说:那保养得也容易点吧?她们笑笑没答。其实这也是我喜欢的点,坚固,耐操。
你知道吗?我朋友开了几次,跟我说:车内配置够用,虽然没有激光雷达,但自动驾驶功能也就这样。他还说:其实买车,真的要看自己需求。我刚才翻了下他相册,空旷的车内,倒是觉得还挺温馨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件事让我有点犹豫。你知道我那朋友,他对这车的评价里提到,用车成本低,空间大,不错。但他也说:你说这些硬件,我觉得除了价格,真没啥大优势。其实我也在想,未来几年,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可能很快又得换车。你会不会担心,买了这个品牌,也就只能用几年的事?
有时候,想想做行业里的我,都觉得供应链的事挺复杂。就像做饭一样,你要买到新鲜的原料,料子变好,盒子也重新设计,才能做出最好的菜。车也是如此。从零件到一辆车,要经过很多环节,任何一环的微调,都可能影响到最终体验。
之前我还想试试别的品牌,但发现它们的内饰没有这个车大空间,价格还更贵。就像在市场里逛菜市场,看中一只鸡,又想买另一只,但觉得那只贵的可能更好一些,结果最后还是买了旁边那只。你会觉得,有没有哪个品牌的车能在空间和用料上同时做到兼顾呢?
写到这,我还在琢磨车市根本没有完美这个词。买车就像找伴侣,合乎需求就行。这个车虽然有些毛病,但能满足我对空间和底盘的期待。你呢?平常开的是不是也会挑剔一点?或者就觉得能用就挺好了。
(这段留给你思考了,反正我觉得,未来还会继续关注这个品牌,毕竟,天知道下一款车会不会更合心意。)
---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有什么想补充或调整的地方?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