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比亚迪秦L DM完成工信部申报,新增20.79度电池带来更长续航里程,价格和配置保持不变,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今天看行业新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款比亚迪秦L DM快要变成续航拼盘了。工信部刚刚放出申报信息,看来比亚迪又要在这场里程战里略做调整。新增20.79度电池,说实话,这个数字让我一秒钟就脑补出个电池容量能不能更大点呢?的画面。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在快递仓库看到一辆旧秦L DM,车主跟我说:要续航有点难,我每次跑长途都得打个折扣。这让我想说,这车电池容量小,续航不够用,是个硬伤。虽说,官方标的100或130公里纯电续航可能对于日常通勤还算够,毕竟大部分人出门上下班一跑就是几十公里,但真要去郊区,真得犹豫。

新款比亚迪秦L DM完成工信部申报,新增20.79度电池带来更长续航里程,价格和配置保持不变,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有驾

有趣的是,秦L DM现在的电池容量是10.08和15.87度,价格区间在9.98到15.38万,8月销量16790台。你说这车卖得还不错,销量说白了,跟它的配置和定位有关;但如果下一步电池再拉大点,续航突破300公里,竞争力是不是会更上一层楼?

我估算,按照WLTC工况,15.87度电大概可以跑100公里,20.79度则能到130公里(这段先按下不表),对比荣威M7预售的160公里续航,秦L DM的续航还是偏短。回头想想,电池容量这个事,像手机存储空间一样:容量大很多,使用体验自然会变好。只是成本、重量、空间都要考虑。

仔细一想,比亚迪可没傻到只把电池变大。他们可能觉得:大电池意味成本提升,同时车重也会变,而且对于插混来说,发动力系统的调校也得跟上。你难不成指望一台混动车跑到300公里纯电?(这段有点八卦性质,其实我也没深究,惯这样猜测。)

比亚迪做这事,不就是在电池战里增加筹码嘛。那换句话说,车企研发其实像一样,得考虑成本、性能、市场接受度的平衡。更大电池,意味着材料和工艺成本翻倍,心里也清楚,这牵扯到整车的结构设计,甚至供应链都要重新打磨。

新款比亚迪秦L DM完成工信部申报,新增20.79度电池带来更长续航里程,价格和配置保持不变,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有驾

我觉得,电池微调这事,是供应链博弈的一个缩影。比亚迪会不会因为这次申报,把电池布局提前放在下一代或改款车里?或者,这只是个补丁策略,试试续航能不能被更大容量阻挡住对手?(这猜测有点剧烈,也可能完全不靠谱。)

说到这,我忘了问,你觉得,插混车型真的还能再小电池了么?还是市场上都得疯狂放大才能跟纯电拼?我个人觉得,如果上个30度、甚至更大电池的方案,不就意味着纯电续航直接飙到300以上?问题是,成本会不会更高,消费者愿意为这多付钱吗?我估计,一大部分用户还是关心两点:油耗和空间。

站在供应链角度,电池的厚度也是个难题。你知道,电池包压在底盘里,不能太厚,否则就会影响车内空间甚至底盘结构。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像做鸡蛋托盘一样,要在空间和能量密度之间找个平衡点。

说到平衡,有一次我和维修工聊天,他说:这车装电池越大,修起来越麻烦,因为一旦出事,拆装又费劲。——是不是?每次想的都是如何把电池装得既大又方便。有趣的是,电池布局还影响到车辆重量平衡,给操控带来不同感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电池车型,都要花大功夫调底盘。

新款比亚迪秦L DM完成工信部申报,新增20.79度电池带来更长续航里程,价格和配置保持不变,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有驾

回来刚才说的续航问题,我觉得,若真把电池能量提升到20多度,续航突破300公里是个大概率事。你说,这样一来,插混的秘密武器是不是就变得没那么秘密了?如果纯电续航真能到300,插混还能靠什么吸引人?我猜,价格和配置还得再歪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远距离开车,选个重到天平都要倾斜的家伙。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想到一点:比亚迪一直在强调电池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它们会不会藏着点杀手锏,比如更高比能的电池材料?但这也得看供应链的配合。国内材料,从哪个源头能供应到这个规格?估算,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厂能满足这个需求爆炸。

说句题外话,我真的觉得,大电池+超长续航策略,除了成本,最主要的还是用户心里,能不能让消费者觉得值——这点我没细想过,但猜测中。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续航提升到300公里后,车重会不会明显增加?可能对油耗和车辆动态都有影响。反过来,增加电池容量,也可能让车辆空间变得紧张,影响后备箱容量和座椅布局。

新款比亚迪秦L DM完成工信部申报,新增20.79度电池带来更长续航里程,价格和配置保持不变,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有驾

你看到这里会不会问:下一步,谁能真正扶持起插混市场?是不是要放弃小电池,直接走大电池路线?我觉得,或许插混车型会同时提供两个版本——一个续航短,但便宜;一个续航长,但贵。这其实也符合市场的大趋势:用户 segmentation。

比亚迪这个新款申报放出消息,是在暗示:续航战还没有结束。

把电池装得更大一些,似乎成了许多车企的默契选择。

但我不禁要问:下一步这个续航拼盘还能拼多久?

新款比亚迪秦L DM完成工信部申报,新增20.79度电池带来更长续航里程,价格和配置保持不变,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有驾

(这段我还没太想明白)但这份电池战的潜台词,是不是要告诉我们:未来的动力系统,可能更像生活的另类细节——谁说更大就一定好?还是说,各家都在闹容量迷幻剂的游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