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老王,你瞅瞅五菱这回搞的“菱势”,真够热闹的。
我跟你说,搞科技新闻这么多年,见怪不怪了。
不过这车,它有点意思。
你猜怎么着?
我头一回瞅见那尺寸,差点没把我手里的录音笔给扔了。
5.935米,这玩意儿比我丈母娘家的那张老饭桌还长!
而且那高度,最高能到2.5米。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报道一个新能源卡车发布会,那车头都够吓人了,这菱势,简直就是个移动的“小楼房”。
对了,我跟你说个我以前的糗事。
有年头了,我跑一个无人机展会,一兴奋,没注意地上的电线,直接被绊了个狗啃泥,好悬没把相机磕坏了。
这事儿就提醒我,报道这种大家伙,你得把视野放远点,不能只盯着那点儿高科技的细节,得看它对普通人生活到底是个什么影响。
这菱势,它就是个反向操作。
现在都卷什么流线、跑得快,它倒好,直接给你拉个极限尺寸。
轴距3.65米,空间大到你能在里面打个滚儿。
这跟现在那些动不动就说“精致小车”的,完全是两码事。
它就像一个老北京的大四合院,看着占地方,但住着实在。
动力方面,那1.6升的混动,功率才67.5千瓦。
听着寒酸吧?
可它总重四吨啊,跑起来能有劲儿才怪了。
最高时速90,说实话,这速度,在城外跑,你得忍着。
这就像你跟一帮开跑车的哥们儿去郊游,你开着一辆老解放,你得学着淡定。
我跟你说实话,我当时看到这参数,第一反应就是,这车是给谁准备的?
后来一琢磨,对了,是给那些真干活的兄弟们准备的。
他们要的不是风驰电掣,他们要的是“万无一失”。
这车自重1.86吨,配了六条胎,还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这就是在告诉你:“兄弟,我皮实,我抗造。”
我前阵子跑一个物流园,看见一辆旧卡车,轮胎都快磨秃噜皮了,司机愁眉苦脸的。
我就想,如果当时有菱势这种车,他可能就不用愁了。
这六条胎,就是给这种环境准备的。
你说它不够炫酷?
那当然。
它那15英寸的轮毂,配185的胎,看着就有点“小脚大身子”的意思。
但这是技术选择,为了成本,为了好修。
这就像你买件衬衫,图个结实耐穿,谁管你是不是最新款的阿玛尼?
对了,这车还能选装导流罩啥的。
这说明设计的人是真懂行,知道跑长途和跑短途的需求不一样。
我跟我一哥们儿,以前跑快递,为了省点油钱,能把后视镜拆了,就为了少点风阻,你说可笑不可笑?
菱势给你选项,那就是把选择权交给你。
这车,它就是个奇葩的存在。
它用一种近乎“笨拙”的方式,解决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它不跟你聊什么未来科技,它只跟你聊怎么把今天的活儿干完,明天还能接着干。
它不是那种让你心跳加速的“尤物”,它是让你晚上能睡个安稳觉的“老伴儿”。
我跟你说,报道这种东西,最怕的就是把所有事都说得头头是道,像个说明书。
但人不是机器,咱们的感受是有起伏的。
这车,它就是能让你从心底里感叹一句:这五菱,真会做买卖。
它知道,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啥叫真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