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事情,让很多人心里都咯噔了一下,尤其是那些开新能源车或者正准备买新能源车的朋友们。
事情的主角,是一辆价值上百万的国产豪华新能源车——尊界S800。
一位刚提车才8天的车主,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他情绪激动,带着后怕说:“新能源我不玩了,命重要。”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辆百万级的豪车,怎么会把车主吓成这样,甚至差点在高速上出大事呢?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时间是2025年8月30号,这位车主正开着他那辆崭新的尊界S800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当时外面还下着雨。
开着好好的,车子突然就不对劲了。
按照车主的说法,车子就像是突然“罢工”了,失去了控制。
他去踩油门,发现一点反应都没有,车速提不上去;想用智能驾驶功能,也完全失灵了。
最后,这辆百万豪车只能靠着系统仅存的一点动力,像个老爷爷散步一样,在车流飞快的高速路上慢慢往前挪。
这个场景,光是想一想就让人手心冒汗。
在高速公路上,最怕的就是速度差太大。
你这边慢悠悠地走,后面的车可都是以一百公里以上的时速冲过来的。
车主在视频里心有余悸地回忆,当时他眼睁睁看着一辆大货车从后面逼近,差一点点就追尾了。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离死亡就差那么一丁点儿。
这让他非常愤怒和不解,自己花大价钱买的,号称是中国最好的电动车之一,怎么在关键时刻非但没能保护自己,反而把自己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车子仪表盘显示的信息。
车主拍下的视频显示,仪表盘上提示电池电量已经用完了,可是油箱却是满格的。
对于一辆增程式电动车来说,这就很奇怪了。
简单来说,增程式汽车就是用电来开的,但它自己带了一个小型的发电机,这个发电机就是增程器,它烧油来给电池充电。
所以,只要油箱里有油,理论上车子就不会因为没电而停下来。
当时仪表盘上还有一个“闪电”标志,这个标志的意思就是增程器正在工作,正在给电池补电。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一边是系统告诉你没电了,车子也确实没劲儿了;另一边是油箱满满,增程器也在运转。
这就像你手机明明插着充电宝在充电,手机却提示电量耗尽自动关机了一样,让人完全无法理解。
就在车主焦头烂额的时候,车里的系统还在不停地发出警报。
屏幕上反复弹出“请立即接管”的提示,还显示“ESP未就绪,请锁车后再试”。
“ESP”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一个重要功能。
车主说,他当时一直都紧紧抓着方向盘,完全不明白系统为什么还一直让他“接管”。
他明明就在开车,可车子就是不听他的。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后来一些同款车型的车主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说如果车辆的ESP系统因为某些原因没准备好,智能驾驶功能就会退出,并且会限制车辆的动力,油门踩下去反应会变得非常非常慢。
事情在网上传开后,卖车的用户中心出来回应了。
他们的解释听起来很专业,说这可能不是车子质量有问题,而是触发了一个叫做“增程器保护机制”的东西。
他们推测,可能是这位车主之前开车时,曾经把油箱里的油开到过显示为零的状态。
系统一旦检测到这种情况,就会变得非常“谨慎”,它会担心油箱里的油量显示不准确,或者怕油路底部有什么杂质被吸进去损坏了增程器这个核心部件。
为了保护增程器,系统就会自动进入一种“节约模式”,主动把车的动力降下来,并且关闭一些辅助驾驶功能,目的就是让你省着点用电,赶紧找地方去加油。
这个解释从技术的角度听,似乎有它的道理,就像我们的手机电量低于5%会自动变暗、限制性能一样,都是为了尽可能延长使用时间。
但是,广大网友和车主们并不买账。
大家的核心疑问是,就算这是一个“保护机制”,它的设计是不是合理?
在高速公路这种需要随时保持动力的危险环境下,一个为了保护机器的程序,竟然可以不顾人的安危,直接把车变成一个“移动路障”,这到底是保护还是在制造新的危险?
而且,这个机制在触发的时候,有没有用最醒目、最紧急的方式告诉司机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车主的反应来看,他显然是完全蒙在鼓里,只能眼睁睁看着车子失控,却不知道原因,更不知道如何解决。
随后,更多懂行的车主出来科普,揭开了这个事件背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说,当鸿蒙智行的车提示“请接管”时,并不是说你用手扶着方向盘就行了。
系统需要一个明确的动作来确认驾驶员已经真正控制了车辆,这个动作就是需要司机稍微转动一下方向盘,或者用脚踩一下刹-车。
只有做了这个动作,系统才会认为“哦,驾驶员已经接手了”,然后才会把车辆的全部控制权交还给你。
这个“正确接管方式”一公布,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设计太不人性化了。
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的本能反应就是紧张、僵硬,会下意识地死死抓住方向盘,谁还能冷静地想起来要先轻轻扭一下方向盘或者踩一下刹-车来“解锁”车辆控制权?
对于一个刚提车才几天的新车主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操作逻辑,可能在工程师的电脑里是完美的,但在现实世界的高速公路上,它与人类的驾驶习惯和应急本能是相悖的。
回过头来看整件事,这不仅仅是一辆车在高速上出了问题那么简单。
它暴露出了当前智能汽车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技术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复杂,但设计者们是否真正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尤其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使用者心理和行为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个百万级的豪华车,它的安全系统不应该设置如此不直观、反常识的操作门槛。
当机器的“智能”与人的“本能”发生冲突时,最终买单的可能是活生生的人。
虽然厂商已经和车主沟通,并承诺会妥善处理,但这次事件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智能汽车安全逻辑和人机交互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毕竟,再智能的汽车,最终服务的还是人,人的安全,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