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马来西亚车市出了个大事儿,吉利借着宝腾的壳,搞了台叫e.MAS 7的纯电车,直接把比亚迪给干懵了。王传福老师看完当地数据据说都沉默了,估计心里想的是,我这浩浩荡荡的全球闪电战,怎么在一个油比水还便宜的地方,被自己人给背刺了。
这事儿就很魔幻,也很半佛。它完美诠释了当下的车圈出海,根本不是什么蓝海掘金的商业童话,而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级别的“道诡异仙”现场。所有人都以为是在拼技术、拼品牌、拼渠道,但最后你发现,赢家是那个最不讲武德、最会“夺舍”的。
马来西亚这个市场,典中典。它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压缩毛巾,你把它泡水里,能展开一万种让你心态爆炸的现实。
一方面,这里对华人极度友好,文化上简直是中国的一个精神飞地,年轻人刷小红书,中年人看新闻联播,你跟他们聊中国品牌,人家天然就有亲近感。这简直是出海的天选之地,对吧?
诶,但是,另一方面,这里是个产油国,油价三块钱一升,矿泉水六块钱一瓶。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天天算计谷峰电价的中年人,看到这油价,谁跟我聊电动爹的用车成本优势,我都觉得他是在 PUA 我。在这种地方卖电车,难度不亚于给寺庙里的方丈推销猪头肉,属于逆天而行。
更要命的是,这里还有两个“地头蛇”国民品牌,宝腾和Perodua,加起来占了六成的地盘。剩下的,是被日系车经营了几十年,已经形成“品牌玄学”的铁桶江山。当地有句老话,叫“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说的就是丰田。这种信仰,就像你奶奶信佛一样,你跟她聊科学,她只会觉得是你着了魔。
所以你看,中国车企要在这里搞事情,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这是在人家经营了半个世纪的道场里,硬生生要开辟一个新门派,属于修仙小说里的踢馆剧情。手段不够脏,心态不够颠,根本活不下去。
而现在场上的几个中国玩家,就上演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修仙姿态。
第一种,长城,走的是“氪金飞升”流。
长城的策略非常直接:不跟穷人玩。他们的打法,就是高举高打,把坦克300、坦克500这些在国内就是精神图腾的玩意儿,价格翻一倍,直接卖给当地最有钱的那批华人。坦克300卖43万,500卖56万,就问你怕不怕?
这套路的核心,是精准打击。他们不指望全民买单,他们要的就是影响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让有钱人先“悟了”,然后通过他们的社交圈层,形成一种“开长城车=有品位、懂生活、爱国”的玄学光环。他们甚至在当地找了个网红车主头子,人称“小狮子”,带着一群富哥们天天越野涉水,本质上就是一场付费的高端真人秀。
讲白了,长城卖的不是车,是社交货币,是一种“你看,我虽然有钱,但我没有买雷克萨斯,我选择了更牛逼的中国品牌”的身份标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招狠,但覆盖面窄,属于特种作战,玩的是心跳。
第二种,奇瑞,走的是“自爆一换一”流。
如果说长城是想把蛋糕上最贵的樱桃摘走,那奇瑞就是连桌子带椅子,甚至想把整个餐厅都给爆了。奇瑞的目标非常简单粗暴:干掉丰田本田,成为马来西亚第三个“国民品牌”。
这个目标,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奇瑞的行为也突出一个“颠”。短短几年,chery、jeacoo、icar几个牌子一起上,渠道网点直接铺了100多个,是长城的五倍。不仅如此,还哐当一下砸了个具备四大工艺的工厂。
这是什么?这不是商业布局,这是诺曼底登陆。这是尹同跃老师在告诉所有人:这是我奇瑞最后一次来马来西亚,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种打法,完全不计成本,突出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用海量的产品线和渠道,进行地毯式轰炸,试图用饱和式攻击冲垮日系车几十年建立的防线。当年家电出海就是这么玩的,先贸易,再制造,最后产研销一体化,把自己变成一个“本地人”。奇瑞现在就在走这第三步,也是最狠的一步。
当然,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风险极大。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娘的贴切。因为一旦资金链或者产品质量出一点问题,这庞大的摊子瞬间就会变成巨大的坟场。
第三种,吉利,走的是“借尸还魂”的道诡流。
这才是真正看透一切的上帝视角玩法,也是让王传福老师心态爆了的根源。吉利根本没想着自己亲自下场肉搏,它选择了最高效、最阴险,也是最牛逼的一招:夺舍。
2017年,吉利收购了宝腾49.9%的股份。宝腾是什么?是马来西亚的“长子”,是写进国民记忆里的“国货之光”。虽然常年被另一个国民品牌压着打,但它的品牌资产,是无价的。
然后吉利干了什么?它把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平台,自己的车型,比如缤越、帝豪,换上宝腾的标,然后通过宝腾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渠道和供应链卖出去。这简直就是开了任意门,直接出现在了敌人的指挥部里。
而宝腾e.MAS 7这台车,就是这套玩法的终极体现。它用的是吉利银河E5的底子,产品力够强。但它最骚的操作是,利用宝腾的“国企”身份,能拿到各种资源,把成本压到极致,还能在渠道和服务上无缝衔接。比亚迪作为一个“外来者”,还在辛辛苦苦铺渠道、搞总代,成本高得一比,而吉利已经穿着“宝腾”这件金钟罩铁布衫,在对手的阵地里疯狂输出。
这简直就是把所有人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比亚迪输得不冤。你技术再牛,体系再强,也顶不住人家直接掀了规则的桌子。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血统压制,是降维打击。据说宝腾未来还要贴着吉利的车,去进攻墨西哥、印度这些对中国品牌敏感的市场。你看,这才是真正的黑暗森林法则,能活下去的,永远是那个最不择手段的。
说到底,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的这场仗,就像一个缩影。大家都在喊着智能化、新能源弯道超车,都想复制在国内的成功。但海外市场远比想象的混乱和不讲理。
我至今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是怎么在东南亚把自己玩死的。一开始风光无限,最后为了抢地盘,疯狂价格战,质量一塌糊涂,口碑一夜崩盘,被日系品牌轻松收割。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压着相同的韵脚。如今的汽车出海,同样面临着质量这条生命线。日系车那“一车传三代”的口碑不是吹出来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稳定换来的。我们的车智能化是高,配置是花里胡哨,但如果开两年就出问题,在一个人力成本高、修车得预约排队的市场里,这就是灾难。

所以最终,决定中国车企能否在海外真正站稳脚跟的,可能不是我们有多少智能座舱,不是我们有多少激光雷达。
而是看谁更能不当人。当所有人都想体面地赚钱时,那个最先搞懂本地规则,并且用最流氓的方式利用规则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真实。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