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讨论这事都关心一个问题:日系车为啥不赚钱了?这三家以前各个都是赚钱机器,现在怎么突然都挂起“利润下滑”的牌子了?是不是汽车行业又要变天了?我觉得事不能看表面,得多问几句:赚钱难,到底难在哪?变化到底从哪儿开始的?
日系车卖不动、利润下滑,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身边开丰田、本田、日产的亲戚朋友都开始念叨,新车没啥热情了,宁愿买国产的电动、混动,或者干脆再观望观望。以前提起日系车,那可都是“省油、耐用、便宜、毛病少”四个金刚招牌,谁不服?可现在情况变了,仿佛一夜之间,日系车变得“不香了”。
你想啊,这三大家都是从燃油车时代暴富的主。全球汽车市场,日系车曾是一片绿洲,谁家不羡慕丰田天天数钱的手软?但凡是能卖爆的车型,背后都有一堆日系的影子。用老一辈消费者的话说,“开日系,放心”。可这口号放到2024年,突然就没啥市场了。
很多人问,为啥以前那么赚钱,现在一落千丈?我觉得有几个原因,值得琢磨:
第一点,日系车“虽然押宝混动,但电动赛道全线落后”。你看全球汽车产业爆发式变革,新能源车是旗手。电动化这事一来,不管哪个品牌,都得重新洗牌。特斯拉过去像网红大哥,拉着一众粉丝狂飙。中国这几年啥比亚迪、理想、问界这些新品牌一窝蜂起来,没点科技含量真不敢出门。这时候,日系还在强调自己混动技术多牛,结果发现身边“纯电已成主流”,自己成了落后生。就像你玩斗地主,人家都炸弹了,你还攥着一对三。
说白了,消费者观念变了。以前大家关心是不是耐用、是不是省油,现在关注“是不是智能车”,“开起来是不是有逼格”,“手机能不能远程控车”。以前日系车靠“可靠,值当买”,现在你可靠归可靠,但人家国产新势力也很可靠,还能自动泊车,语音交互,甚至看视频玩游戏,谁还和你拼扭矩油耗?
第二点,全球经济不景气,买车变得谨慎了。汽车是大件商品,一买就是十几二十万,经济好的时候谁都愿意换新车,经济不行了,很多人宁愿多开几年,二手车市场火爆,新车销量自然走下坡。另外,全球经济还带点贸易摩擦,日本品牌在别的国家本来就是外来户,现在本国保护主义起来,关税加码,卖一辆车,利润就被啃掉大半。这种事情对日系车的海外利润盘是严重冲击。
第三点,本土化竞争对手太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系车在中国混得也算风生水起。但问题来了,中国自主品牌走高端化、智能化、新能源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买国产。国产品牌全面崛起,导致日系车“号召力”和“品牌吸引力大幅下降”,你在年轻人眼里就成了老一代人的选择。你看看现在路上开的比亚迪、理想、蔚来、问界越来越多,丰田、本田稳中有降。以前实体店里排队看卡罗拉,现在去看看展厅,买卡罗拉的人明显变少,新款混动都卖不出新势头。
第四点,产品形象和技术储备老化。日系车一直强调“经济实用”,这是优势也是限制。现在许多消费者要求高端感、科技感,日系车给不了。你说“耐用”,国产比亚迪也耐用,你说“实用”,国产空间更大,配置更高,价格还便宜。日系车过去吃老本,现在创新乏力,技术投入跟不上,智能化、电动化都慢半拍。很多时候卖的是亲情分、兜底分,不是技术分。
第五点,新能源技术投入不足。造新能源车需要烧钱,有时候不是技术问题,是舍不舍得丢掉原来的优势、破釜沉舟。日系车企本来靠燃油和混动赚惯了钱,没有激进投入电动化,等到市场真正变脸才反应过来。这种被动转型,很难赶上主流。你看看比亚迪干的就是“战略豪赌”,销量起来就掏空市场。日系车连纯电车型都推不上热搜,消费者买车时,选项里早就漏掉你家。
到了现在,这种“增收不增利”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丰田了,销量涨了,利润却掉头向下,能卖货却难挣大钱,这就是行业结构变得复杂了,利润分配从盘子里直接少了一块。国产品牌一边卷价格一边卷配置,利润让利给消费者,日系就只能捏着老本亏本卖。比亚迪一台车能打日系三台,利润率直接踩着你走。
还有就是,日系车面临“夹心饼”:低端入门市场被中国、韩国品牌抢占,高端智能市场被欧美和国产电动化品牌卷走,中间夹一层,左右都挑战大,对利润自然影响巨大。
说到这,还得问一句,日系车真的没救了吗?其实吧,还真未必是彻底没戏了,因为市场永远是动态的。关键看日系车企能不能变,想不想变。
要说日系车的绝招,还是耐用性、经济性和品牌积淀。如果能把这些优势做更深,叠加一些智能化、个性化、用户体验的创新,说不定还能卷回来一部分市场。但行业变革不会等他们慢慢调整,你慢一拍可能就是被淘汰。以前大家都是做发动机、做底盘,现在还得研究芯片、电池系统、自动驾驶算法,再加上用户生态、手机互联,这玩意儿就是考验体系能力,谁能最先弄明白、最先落地,谁能掀桌子。
当然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日系车企不愿破釜沉舟是因为怕失去自己的稳定盘,怕赌输了,一损俱损。但问题是,这个年代谁不是悬崖边上走钢丝,赌不赌都是风险,只是选择大赌还是小赌而已。行业大变局,就是逼着你必须变,看你敢不敢长痛不如短痛。
最后我觉得,消费者其实最看重的是性价比和体验。如果日系车能把新能源技术补强,产品智能化赶上主流,同时能继续把那套“省油耐用”的信条保留,谁敢说一定不能翻身?而如果一直养老本、挣品牌情怀,结果肯定是被时代浪潮拍下沙滩。
利润下滑,看着是汽车公司自己的事,其实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消费观变了、技术周期变了。时代不是谁家的家乡,老优势不能一直吃下去。现在的汽车行业,不拼技术、不研究市场、不重视消费者反馈,剩下的就是小打小闹,注定不会赚钱了。
你如果问,以后还会不会买日系车?答案其实很简单:消费者用脚投票,产品决定命运。谁能做到技术革新、谁会服务到家、谁能把价格和体验做到极致,谁就会成为新一轮赚钱机器。这道理不复杂,有点像烙饼谁家酱料好吃就排长队,谁家老过气就没人来。
所以,日系车三巨头利润下滑,不是某一家的偶然事件,是整个汽车行业大变天的信号。看起来是危机,其实也是机会。时代变了,就得跟着合拍,否则永远打不赢新时代的技术持久战。谁能先觉醒,谁能大胆变革,谁就能在下一个行业风口,重新成为“躺着赚钱”的大佬。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