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以“安全”为由禁用中方车,却要求严格保密!替换的汽油车更耗油更污染

以色列军方最近悄悄下达了一道命令:所有军官必须停用中国品牌的汽车,连军用停车场都禁止它们进入。 但耐人寻味的是,以军要求这项禁令“严格保密”,甚至替换车型全部选用油耗更高的汽油车,而非更环保的中国电动车。

以军以“安全”为由禁用中方车,却要求严格保密!替换的汽油车更耗油更污染-有驾

一边喊着“国家安全”,一边在最敏感的国防部总部仍继续使用中国名爵电动汽车,这场看似强硬的封杀,背后全是政治算计与战略焦虑。

以色列国防军的禁令分两步走:先要求担任重要职务的军官更换座驾,再逐步覆盖所有军官。 约700辆中国车被列入清理名单,大部分是奇瑞七座车型,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替换。

在最近一次1万辆公务车租赁招标中,以军直接排除中国品牌,改用斯柯达、起亚和欧宝的汽油车。

以军以“安全”为由禁用中方车,却要求严格保密!替换的汽油车更耗油更污染-有驾

以军宣称的理由是“数据安全风险”。 他们声称中国智能汽车像“带轮子的计算机”,可能通过摄像头、麦克风收集情报,甚至被黑客利用进行间谍活动。

但矛盾的是,以军内部消息人士承认“没有证据表明中国车在主动收集数据”。 更讽刺的是,这些车辆早已被以军进行“净化处理”,切断了数据外传通道。

禁令的执行标准也充满双标。 在特拉维夫国防部总部“基里亚”,这个被以军视为最敏感的设施之一,中国名爵电动车仍在安保部门正常使用,替换计划要等到三年租赁期满后才启动。 这种“选择性执法”让所谓的安全担忧显得站不住脚。

以军以“安全”为由禁用中方车,却要求严格保密!替换的汽油车更耗油更污染-有驾

以色列媒体披露,以军在推行禁令时要求租赁公司对决定严格保密,理由是“避免引发中方报复并损害两国经济关系”。 这种既想讨好美国又怕得罪中国的矛盾心态,暴露了以色列在中美博弈间的艰难处境。

禁令背后有明显的政治跟风痕迹。 美国从2024年起就炒作“中国联网汽车威胁论”,英国也将中国电动车比作“特洛伊木马”。 以色列一名高级官员直言,此举与“维系美以关系”直接相关。

这种跟风甚至让以方不惜牺牲环保目标,替换的中国车多为混动或电动车型,而新选的斯柯达、起亚均为汽油车,必然增加燃料消耗和空气污染。

以军以“安全”为由禁用中方车,却要求严格保密!替换的汽油车更耗油更污染-有驾

中国汽车在以色列市场已扎根深厚。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品牌在以色列销售了3.96万辆汽车,位居进口来源国榜首。 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中国品牌占有率高达68.69%,比亚迪ATTO 3连续多月成为以色列最畅销电动车。

以色列国土面积小、人口密集,本是推广电动车的理想市场,中国技术曾是其“2030绿色转型”计划的重要支撑。

禁令已带来实际负面影响。 由于涵盖所有中国制造车辆,包括工程车辆,部分前线部队的后勤效率下降了20%。 这些工程车被要求撤离军事基地,直接影响了基地的正常运转。

以军以“安全”为由禁用中方车,却要求严格保密!替换的汽油车更耗油更污染-有驾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此前明确表示,安全指控“毫无根据”。 中方强调,中国车企严格遵守国际数据安全标准,所收集数据仅用于改善用户体验,并采取加密传输和访问控制等防护措施。

以色列的禁令也折射出全球智能汽车产业的信任困境。 在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数据安全本应通过建立国际通用合规标准来解决,而非采取歧视性限制。 将商业合作政治化,最终可能破坏全球产业链的信任基础。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这一事件凸显出海外市场风险的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已取代产品质量,成为最大挑战。 但危机中也蕴含转机。 以色列的犹豫态度表明,任何国家在排斥中国汽车时都需权衡经济代价。 此外,事件倒逼中国车企加速数据安全本地化进程,通过在海外设立数据中心、接受当地监管,完全可以化解安全担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