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奥迪A6 Avant,今年又有新气象——听朋友说原装进口版本要来了,价格猛地往上跳了一截,标在四十万起,顶配奔着五十万,几乎能买俩国产A6L。消息一出来,楼下张师傅拉着我比划:原汁原味的德国货,跟国产那个不一个级别。他还拎了条旧刹车片在手里,边敲边念,“进口件贵得很,零件缺货常碰着,修不起才真叫原味。”
说这车,德国工厂刚下线,整备接近五米,开在小区门口比同级体面多了。侧边门把手都躲在门板位置,不容易被划。那红色卡钳,师傅说是刹车专用赛道件,派头有。但你仔细琢磨,国产A6L的刹车卡钳就是银灰色的,葱头邻居一眼就能分出来。奥迪这次进口版中控屏做了一体,出入库氛围感更强。开后备箱去逛超市,能塞五百多升,周边老哥都说适合养狗带娃出远门。头枕里还藏着专属音响,空气过滤花式整得高级——国产版都没见过这些玩意儿。
不过钱从哪儿出?国产A6L前阵子优惠猛,三十五万能落地,进口的贵十多万,卖家心里忐忑。销售跟我嘀咕,底盘和轮毂没缩水,材料也没糊弄。可谁买了进口,刹车片换一次比国产贵五百,师傅嘴上说进口件有油水,过了保养期再说吧。你真要碰上大件缺货,原厂得等三个月才发来货,没地说理。前排座椅放倒,谁没事干能当货车拉货,官方配置里还藏着后排USB和防爬坡系统,据说就是德国老派客户才在乎的那些小配件。
前年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进口A6等了两个月才交付,最后发现方向盘前下面居然带航天级别的隔热板。他说德国车在细节上“比较轴”。国产A6L的发动机还是2.0T跟3.0T轻混,进口也没跳过来用纯电。群里有车主念叨,有人吹纯电,现在落地价拼不过比亚迪汉,那车还后驱,长续航,顶配才三十多万。对视奥迪的哥们,老是翻国家混动政策,想着以后国产混动版要降价,进口车就算情怀摆设。
微信群热闹,老刘开过A6进口,吐槽油耗高,维修点总约不上。“钱包不厚,别碰进口奥迪。”新来的群友“极氪张”直接自测,发了表情包:进气格栅比国产厚实,声浪听着低沉。他还说,隔音玻璃这事儿国内A6L有升级包,加两千块直接装,配套没难度了。聊到小众品牌,邻居李哥突然爆料,他说有一款法国C5旅行车,后备箱能装满西瓜又不会塌,买奥迪纯属为面子。
地头玩车的人有自己的八卦,说奥迪这回加长了车身三十九毫米就是想让中国买家一看就心动。但A6 Avant没用纯电动机,也不试双涡轮啥的,在新能源卷价格的档口,油车五十万不是谁都敢下单。老车对比,师傅讲1999年那会儿,A6进口到北京,刹车油加三十块,震动小,皮实耐造,就是内饰俗了点。
至于这五千台首批进口,昨天看见店里提车的不到五人,跟网红奶茶店早晨排队还没那么齐。销售说厂家还没定国产计划,先卖一批试试。有车主盘算,对公业务用还是选国产,有补贴。有个小团体全家喜欢瓦罐车,头铁等进口,口口声声“早买早享受”,修点小毛病也价值观不同。后来有人把购车发票晒到朋友圈,夸氛围灯比国产更好看,结果有朋友跟帖:“你这空调滤芯哪年能修?”顺手上了两张自拍。
现在,这车卖得怎么样,没人能说准。有一位车主挤兑奥迪,说排气管太低,过减速带总擦,修了三次。还有人提行车记录仪,进口版预留的摄像头接口不像国产那么随手就能装,反倒搞得小众爱好玩家开群钻研。有人说,隔壁老李买了二手A6 Avant,进口标志还掉色,出去贴了层膜,弄得街头小黑车俱乐部都以为是新款。
现在路上的A6 Avant越来越多,但养车杂事也说不清。每次对比伤口,茶水间那句“新车老车都难伺候”,听着更像个谜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