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关六部门联手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新闻,朋友圈刷屏,评论区一片叫好,有点“全网同庆”的味道。我心里当然也是拍手称快,但转念又想:为啥大家这么兴奋?这不就是本该好好干的事吗?可见这锅已经炖得够久,味儿都变了,不管啥时候掀开锅盖,“大快人心”都是正常反应。
汽车行业乱象到底多离谱?其实,哪怕你不关注车,也能被各种消息和段子“喂”到。买车不光讲性能讲体验,反而越来越像选队伍,不是站哪家品牌,就是跟着网上大V的嘴喝风。我们最常见的不是踏实的产品分析,那些真正在试驾、拆解、研究参数的数据讨论,没人点没人看,反倒是某某老总直播互怼、网络水军蹲点带节奏、“黑公关”隔空喊话,热度一天比一天高。你问为啥?归根结底一句话:流量说了算。
在这种流量裹挟之下,水军横行简直成了行业“标配”——有人专门在评论区洗地,有人发“车主实测”,还极力制造“新老司机模仿秀”,“开着辅助驾驶睡觉”、拍夸张体验视频,甚至根本不知道安全底线在哪儿。普通人哪能分得清真真假假,万一跟着瞎整,麻烦不说,还危险。
这回六个部门出马,一纸通知下来,整治目标很明了,主要集中在三个“病灶”:非法牟利、虚假宣传、恶意攻击。你看看现在的测评,“商测结合”早就不是秘密了,“油耗、加速、碰撞”各种号称专业的数据,实际流程连“公信力”边儿都摸不着,不就是谁给钱谁上榜,谁发稿谁出镜,甚至连车企自己都直接参与,商家和测评的界线比面团还粘。
再说虚假宣传,今年最大的笑话莫过于那个“订单大战”,媒体一口气喊出5000万台小订,把全国一年的卖车数据轻松翻倍。销量排行也都是“巧立名目”,你怎么比都能得奖,怎么盘都能上热搜,关键是消费者只能“图一乐”,根本不知道哪家是真能卖,哪家是喊口号。
还有那种互相拉踩、饭圈互撕,老总们怼天怼地,车企下场带话题,粉丝团、黑公关轮流上阵,看着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拉力赛,跑得快不是本事,谁能嘴硬才是王道。
事到如今,六部门打响了“联合清理”,网友叫好归叫好,可问题也得问一句:这次动真格了能不能一劳永逸?就算整治三个月风风火火,难道以后就不会死灰复燃?水军、虚假KOL、夸张宣传难道真的说没就没了?
坦白讲,我觉得大家别太乐观。道理其实很简单,整治是好事,可更多只是“治标”。你让车企不能乱吹“自动驾驶”,不能夸张广告,工信部讲了又讲,去年管一波,今年又来,结果照样有人“偷摸换词”,销售嘴上明令禁止,一转背就跟顾客说:“其实和自动驾驶差不多啦。”连这种直接碰红线都管不住,那些拐弯抹角的“黑话”,虚头八脑的引战更别提。
回头看,很多乱象根本不是一两个点能抓住,整个汽车行业都形成了“利益链”:品牌急需营销,媒体需要热点,水军要收钱,粉丝要找认同,舆论场里谁都不好受。你有新技术我得吹,没新技术也得造个话题炒,哪怕今天管水军,明天就换成自拍测评或者网友“提问”造假,玩法层出不穷,根本卡不住。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说到底,信息爆炸背后是产能过剩。每天新车一堆,新闻、发布、试驾、谣言,什么都能成为“内容”,车企竞争越来越激烈。国统局数据摆在面前,2025上半年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刚到71.6%,其实刚算“合格”,头部品牌也才勉强到“优秀”,众多小品牌根本“吃不饱”。行业里大家都想争客户,产品同质化仿佛一锅乱炖,谁不肯打破头?
产能过剩直接带来营销过度,营销过度又必然衍生乱象。你让企业只靠扎扎实实的产品和售后拼输赢,他心里急啊,没流量没声量怎么活?于是水军、黑公关、饭圈操作全成了“标配”,你不玩就掉队,你玩了就争点市场,只差谁更不讲究。
所以说,“专项整治”固然能让部分水军收敛,虚假广告收缩,恶意拉踩消停,但只要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病根在,治标容易治本难。就像短视频里的标题党,封一批又冒一批,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说到具体,三个月整治期也许能改些表现,圈里的人见风使舵,把太出格的玩法先藏一藏。但只要汽车企业还要拼流量,还要“抢客户”,只要媒体还在靠广告分成养活,哪怕水军消停几周,等热度一过,还不是照旧“旧瓶装新酒”?
所以,现在乱象之下最苦的是谁?其实还是普通消费者。你想买辆靠谱车,还得穿越一堆雾霾,甄别真假广告、警惕水军陷阱,还得识破测评里暗藏的坑。信息不对称的本质,没有谁能彻底解决,尤其是行业本身还在追逐短期利益。一边有政策“抓典型”,另一边大家又在琢磨新玩法,变着法子冲流量,你又怎么真的守得住规矩?
有人说,乱象只要控制好舆论、规范宣传就算解决了。这话有理,但别忘了本质还是“钱不是钱,是生存”。在产能过剩局面下,谁不拼命推销?谁不想做大市场?你想靠法律管住乱象,那得指望大家都能自觉,要不然就是管理机构年年升级警告,行业里永远有“对策”“新术”。
那消费者该怎么应对?我觉得只能两条路:一条是自己多钻研,练成火眼金睛,跳出粉丝数据陷阱,理性看待“实测”和KOL推荐。说白了,买车得多做功课,多了解现实参数,关注真实口碑,一切“网红造势”都要带点怀疑看,不要盲信棒子吹、网络爆料;另一条路是整个行业提升透明度和真实感,靠企业自律、媒体发声、监管常态化联动,但别指望一两次“专项整治”就能把深层问题掏空。
说真的,我还是希望这次整治能有点成效,至少让行业清爽一阵,信息更真实一点。但要彻底去根,除非行业走出产能过剩,高质量发展变成主流,这还得慢慢来。市场不是一天建成,乱象更不是一天消失。多一点诚实,少一点套路,其实大家都能过得踏实一点。而这,就是所有人最盼望的东西。
到最后,可能还是要问一句: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汽车行业?讲真话但没人关注,还是继续炒作“人设流量”?真信息被埋没,还是乱象不断作祟?这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企业能单独解决的,是所有人一起选择的结果。
所以,问问你身边的人,你准备怎么选?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