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刷到理想汽车的季度财报,心里都不禁冒出一个问号:他们到底还能连续盈利多久?要知道,在新能源车市场,活下去是个终极命题,谈赚钱纯属奢谈。可为啥理想就能行?这背后到底是天赋异禀,还是另有玄机?咱今天就拉开这份亮晃晃的成绩单——“连续11个季度盈利”——仔细掰扯掰扯,到底是运气,门道,还是套路。
说起来,今年第二季度,理想又干了一票大的:豪气交付了111,074辆新车,稳坐20万以上国产新能源销量“一哥”。营收302亿,链式增长16.7%,净赚11个小目标,比上一季度多了一大截子。这已经是第11次报喜,稳定得让不少战战兢兢的同业直呼“哥稳得一批”。你说巧不巧,别的家还在你方唱罢我登场地拼“求存”,理想却越干越顺,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扛打属性。
再往深里摸摸,这11次盈利可不止表面上那点“运气”。其实,观察理想这两年走的路,变招那是常有。回想2023,靠着L7、L8、L9三剑客,一口气卖了37万多辆新车,直接成了中国首家年收入破千亿的新势力,还一举实现了全年盈利。事情要搁别人身上,估计已经要开香槟了。不过市场可不是省油的灯,随着卷王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被砍得跟雕刻刀一样,行业里新老玩家都在磨刀霍霍。
就这么个大环境下,理想还一连串保持正收益,表面看仿佛“打不死的小强”,实际上每一分钱都得“卷”出来。这账面上的漂亮,多少背后得拼得鼻青脸肿呢?据说理想CEO李想自己都感叹,“我们出一次牌,别人两次牌”,一不小心步子慢了点,分分钟可能被后浪拍上沙滩。既要拼技术,还得拼效率,毕竟,总不能光靠嘴炮打江山吧。
讲真,理想的底牌不止在卖车。“技术平台和产品迭代要更快”,这是高管们敲黑板的原话。明摆着,想要在这场新能源大逃杀里站到最后,光靠现在的家底远远不够。你可能会问:“技术这东西,说做就能做?”这就得看各家研发经费投得够不够狠了。
现在,行业风口已经从“谁的感知牛、算力大”到了“用AI玩花样”。理想早早丢出了VLA司机大模型,把自动驾驶做到了能学、会想、会琢磨,远远不再是传统的端到端仿个司机那么简单了。你说这玩意儿像不像ChatGPT?有点意思——会记忆,会适应,还会和你掰扯驾驶习惯。官方讲法是,“能根据用户行为成长,”听着就有点科幻片的内味儿了。反正今年这套VLA已经在AD Max上推开了,等着看老车焕新,用户生态做大——这也算理想押中了一个王炸。
别忘了,芯片这块,理想自己下场攻城拔寨。CTO说了,去年流片、今年上车测试,明年旗舰就给安排上。更自信的是,这片芯片据说AI(尤其大语言模型)算得飞快,比市面最能打的芯片还强很多。表面是攻克技术高地,实则背后是抢话语权。别家要么靠外挂,要么靠全球供应链兜底。理想这边打组合拳,一边标准迭代推产品力,一边扩自己芯片的使用边界,看样子是想包圆未来几年算力加辅助驾驶的生态闭环。
讲到产品布局,也是别家难以学来的底气。理想i8、MEGA、i6等“家族”成员几乎覆盖了30-50万档的核心市场,特别是i8甫一上市风头就不小。不同于喊口号做噱头,理想直接以体验、驾驶乐趣打动家庭用户。像i6纯电SUV立马也要交付,估计能拉动下一轮高潮。妙就妙在,理想不再一味猛推车型矩阵,而是回归“单款爆品”思路。量少质精,把配置卷到极致,兼顾性价比和体验感。这招熟不熟悉?有点像当年苹果“爆款统治”的套路。这么说,理想是走马换将、还是复制经典,这点还要拭目以待。
顺带聊一句,理想的野心远远不止“车”。下场建超充网络,全国搞出三千来座超充站,配近两万根桩,布局广得连高速都能做到平均150公里有站。一线二线城市的覆盖率也不差,平均三公里就有。甚至全国首座穿梭式超充站上线,4C、5C超充桩说升级就升级。不仅是服务新用户,更是锁定老客户。据说年底能拉到4000座,解决的就是用户最敏感的“续航焦虑”。
话说回来,这一切成绩单背后真有那么光鲜亮丽吗?财报会上一句“同行出两张牌”,其实藏着所有极速狂奔的焦虑。拼完技术拼生态,拼完产品拼价格,接下来还得拼用户口碑和服务。毕竟,现在买新能源车的,可不都是“尝鲜党”了,而是真正对品质、对服务、对品牌认知有追求的理性客户。昨天还能高歌猛进,明天就可能被新秀反超。再说,有没有人忽然冒头推出杀手锏,一切都得重头算起。
再细想,“连续11个季度正循环”这话听着像锦旗,仔细一琢磨还真是“现象级”。别家新势力震荡厉害,赚钱难如登天。理想靠啥?一是产品迭代快,敢下血本干研发,愿意先亏后赚打口碑;二是优化管理真见效,把成本压得死死的,让利润一点一点攒出来;三是渠道、交付、服务一体化,直营拉直了体验,出了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兜底。当大家都活成战战兢兢的“氪金玩家”,理想莫名成了“自来卷之王”。
有意思的是,这种稳定增长的“正循环模式”,不光拉高了新势力门槛,也给同行们提了醒。当年烧钱讲故事,现在得拼真功夫。投入拉产品,产品拉口碑,口碑拉销量,销量又能养研发,就是这么个活生生的链条闭环。理想把这闭环跑顺溜以后,哪怕外面风浪再大,自身也还有一定抗风险能力。
都说“新能源车进入下半场”,外界褒贬不一。可真要说清楚未来格局,还得看谁能在连续变化中不断适应,并且主动进化。像理想这么个例子,很可能不会是唯一。也许下一个就是蔚来、小鹏、哪吒里杀出个百分百盈利的狠角色。行业进化日新月异,不变才是真的最危险的。
最后还是得提一句,无限风光的背后,也离不开监管政策、供应链稳定、政策红利乃至于用户心智升级的共同作用。理想虽然现在风头正劲,可接下来能不能在智能驾驶、纯电转型和服务体验等方面持续突破?会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新能源领头羊?这些答案,还远不到下定论的时候。
你怎么看,现在的理想汽车,是不是新能源新势力圈子里最亮的仔?对他们接下来那点“小步快跑、爆品思维”能有多久的红利,你乐观不?或者,你觉得下一个行业爆点又可能会在哪里?来,评论区聊聊。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