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奔驰高管的作风,突然变得有点不像“德国人”了?以前我们总觉得德国这些大公司特别有分寸,说话总是绕三圈留三分,但这次奔驰的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竟然不玩虚的,上来就直接怼了宝马和奥迪。这吃瓜群众的我,第一反应就是:咋,德国人也开始争流量整话题了?
其实我特别想问一句:奔驰高管怎么就不顾体面,跑出来下场“嘴炮”了?难道是气疯了?还是要自降身价跟今天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玩一把流量?细品这个事儿,其实还真没有表面那么简单。背后那点小九九和“大气候”,可能比咱们以为的都更不体面。
你看,奔驰这次骂得特别实在:指着宝马那新iDrive系统,说这玩意投影太远了、看着费劲、内容又小;还说触屏都是迫不得已——要不是你家系统不给力,不至于出此下策。再看批奥迪,内饰嫌陈旧、屏幕嫌小、科技感不足。要搁平时德国公司那套,这种话就属于“友商内部反馈,不评价”,最多在路演环节笑笑说“我们会持续提升自身产品力以面对市场挑战”。
那为啥这回奔驰突然撕破脸皮了呢?说难听点,这和一屋子学生平时你瞪我一下,我踩你一脚不一样,这相当于老师在班里点着名说,“你这作业写得不行,学习方法学宝马也学不到门道,倒不如学我们奔驰的。”气势汹汹啊。
我觉得,这其实是奔驰自己慌了。不是因为宝马和奥迪哪儿做得太糟糕了,而是BBA这几年都快被中国市场的变化逼疯了。以前BBA在中国是什么地位啊,地表最强三巨头,高端、豪华、身份象征,只要有点钱,都奔着奔驰宝马奥迪去了。如今呢?国产势力起来,新能源一下子把他们多年积攒的老本全掀翻了。
你要是关注点数据就知道了,合资品牌现在在中国的总体份额,已经掉得厉害,BBA做得再好,也保不住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新能源的横空出世,直接把格局搅乱。最要命的,还是中国这帮新势力的打法,既不守老规矩,也不靠低调混饭,天天有人出来挑事儿、卖观点、写微博、开发布会“上嘴”,流量那叫一个澎湃。
我一琢磨,奔驰这波“放下体面”,其实是抄中国新势力的作业。毕竟在中国市场,如果你只会把自己摆在神坛上,动不动就是“德国人”,讲中立、讲克制,外头舆论场根本就拿不到话语权。你有本事出来怼一怼,立一下自己,才容易被人家记住。
可问题是,这种往外“泼脏水”的姿态,虽然让奔驰刷了一波存在感,真就能解决BBA的焦虑吗?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开始觉得BBA不过如此?以前买奔驰宝马奥迪,觉得这就代表品质和身份,如今看新势力发展得风生水起,科技感拉满,更新迭代快、服务又大胆贴心,BBA反倒像是包袱沉重老大哥,跟不上趟。
尤其一到新能源领域,更是看出BBA的短板。老实说,BBA第一批电动车,基本上定价没优势、配置落伍,体验感也拉跨。你说人家国内新势力砸钱砸精力,专门研究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做各种花里胡哨的大屏互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天天迭代升级。你BBA有啥?无非给油车换个马甲,顶多抹点电动车的科技粉,仔细一开,风味全无,还更贵。
奔驰这回还死死抓着大屏幕和数字化体验这一套不放,其实是在赌中国市场认这张新牌。你看他说宝马新iDrive有问题,无非就是要说自己“超联屏”怎么怎么优秀,把“科技”做成新逼格。但问题是,中国本土品牌什么屏幕没做过,什么交互没玩过?奔驰想靠这个和中国品牌抢用户,还真不好说谁能赢。
更深一层讲,奔驰这番言论,表面上是“自信”,其实说白了就是“底气不足”。老一代消费者吃你历史吃你标志,现在的新一代年轻人,眼里除了价格、配置、智能、体验,再没太多品牌迷信。BBA如果不能彻底打破在中国市场上的慵懒和自负,想光靠刷嘴皮子翻身,恐怕难。
你说再看宝马、奥迪,大家都在走不同路。宝马想玩增强现实,车内体验往未来感靠收费,奥迪还停在相对保守的位置。实际大家都很清楚,原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谁都得跟着中国市场节奏抢跑,迟了就淘汰,跑慢了就被新势力反超。所以去年理想、小鹏、蔚来、比亚迪动不动给自己拉一车流量,大声喊“秒杀BBA”,表面上豪华品牌好像还笑嘻嘻,心里早都憋屈坏了。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BBA高管,你会不会有压力?资本市场天天盯着新势力的增长,消费习惯快速变化,光靠“品牌光环”撑场面,撑几年后就完蛋。奔驰选择破罐子破摔,换一身新势力皮囊,出来跟人斗嘴圈流量,其实是无奈之下的自救——你不主动浮出水面,被淘汰的速度会更快。
那回过头来再说,奔驰这种“主动出击”到底有没有用?我觉得啊,嘴上功夫都属于短期刺激,真正决定BBA未来命运的,还是产品力和本地化适应能力。你鼓吹自己的大屏幕再酷炫,如果续航、智能、价格一样打不过国产新势力,国人凭啥买单?嘴炮大战,只能让观众一乐,真正让人信服的,还是得拿出诚意和本事。
德国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积淀还在,但别以为这就是百年老树开新花的理由,竞争太激烈了。新能源、智能驾驶、个性化定制……每一项对老牌车企来说都是新考验,跑得慢了,一切历史荣光都能被新生代彻底碾压。
我最后还想问一句,BBA的高层们是不是该思考,怎样才能既把品牌沉淀的优势用起来,又真正学会和中国市场共情?别妄想用两句流量话题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嘴炮换不了用户的认同感和体验感。明白了新规矩,主动改变自己,哪怕困难,也得去做。这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所以,别被奔驰“炮轰宝马奥迪”的大新闻蒙住眼了。这其实是德国豪华品牌们的一声哀叹——他们终于不得不学着用中国新势力的语言去讨好中国市场了。但能不能赢,依然要看接下来你到底能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否则,再多流量都是镜中花水中月,闹腾一场,还得接受现实:中国市场已经变天了,不适应就得被淘汰。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