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款车,既不像SUV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像轿车那样拘谨局促,而是悄悄把“生活”装进了车身——你会为它买单吗?
这不是科幻,也不是小众玩家的情怀自嗨。就在最近,华为和北汽联手,把一辆名为享界S9T的旅行车推到了聚光灯下。30.98万起的定价,纯电续航最高801公里,增程版纯电也能跑354公里,还标配空气悬架、四颗激光雷达、鸿蒙智能座舱……听起来像不像把“科技+舒适+实用”全塞进一个修长优雅的车身里?
可问题是:在中国,谁还买旅行车?
一、小众≠没市场,而是“被误解的需求”
我们得先打破一个偏见:旅行车在中国卖不动,真的是因为没人喜欢吗?
其实不是。真正的原因是——过去几十年,我们对“好车”的定义太单一了。要空间?买SUV。要面子?选豪华轿车。至于那种后备箱能装下露营装备、车顶能扛自行车、开起来又不像船一样晃的车?没人告诉你它存在。
但变化正在发生。
当城市中产开始厌倦“全家挤在SUV里像坐公交”,当年轻人不再迷信“高就是豪”,当露营、自驾、City Walk成为日常,一种新的消费心理悄然成型:我要的不是炫耀,是生活方式的延伸。
旅行车,恰恰卡在这个缝隙里。它不像SUV那么笨重,也不像轿车那么局促,它的后备箱方正得像宜家的储物柜,后排放倒后能当双人床用。欧洲人叫它“Wagon”,咱们戏称“瓦罐”——听着土,用着香。
而享界S9T的出现,不是简单地“复活”一个车型,而是想重新定义:旅行车不该是情怀符号,它可以是家庭出行的最优解。
二、华为+北汽,这次能讲出新故事吗?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笑:北汽?华为?这不是当年极狐阿尔法S的“失败实验”吗?
没错,2017年北汽就牵手华为,搞HI模式,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极狐没火,华为却靠问界一战封神。那时候,北汽只是“代工厂”,华为是“灵魂”,合作没到底。
但这次不一样。
今年5月,北汽内部成立享界事业部;7月,北汽新能源副总马磊亲自挂帅;上市前两天,双方官宣升级为“科技全生态战略共同体”,未来三年砸200亿进去。
这不是拉个微信群开会的“合作”,是真金白银、组织架构、资源倾斜的All in。
张建勇说得直白:“这不是拉群的事,是全链条打通。”
这200亿投下去,要建专属团队、专属产线、专属质检、专属渠道……说白了,北汽这次不想当“壳”,而是想借华为的技术,把自己从传统车企的泥潭里拔出来。
而对华为来说,问界太成功,但也太“卷”了。智界、尊界、享界……鸿蒙智行的“五界宇宙”需要更多支点。享界S9T选旅行车这个细分赛道,反而避开了SUV的红海,打出差异化。
就像当年特斯拉用Model S重新定义豪华电动车一样,华为想用S9T告诉市场:高端出行,不只有SUV一种答案。
三、产品力够硬,但用户心智难破
我们来看看S9T的底牌:
车长超5米1,轴距3米,后排空间1米,头顶空间1962mm,坐进去像客厅。
后备箱729升,放倒后1677升,比很多大五座SUV还能装。
副驾零重力座椅、二排37°可调靠背、腿托、投影屏一应俱全,连开门时都能用投影提示后方来车,防“开门杀”。
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0,四颗激光雷达,空气悬架+途灵平台,操控稳得像贴地飞行。
这些配置,别说对标传统旅行车,就连保时捷帕拉梅拉、奔驰E级旅行版都得掂量掂量。
可问题来了:消费者认吗?
很多人连“旅行车”和“两厢车”都分不清,更别说为它的“优雅实用主义”买单。你跟他说“这车操控好、风阻低、后备箱大”,他只会问:“能装婴儿车吗?能去野地吗?亲戚来了坐得下吗?”
SUV用“高视野+通过性”教育了市场十几年,旅行车拿什么突围?
答案可能是:用家庭场景重新定义“刚需”。
比如,周末带娃去郊外,S9T的后备箱能塞下婴儿车、帐篷、滑板车;高速上,华为智驾帮你轻松巡航;到了营地,后排放平就是一张床。它不像SUV那样费电,也不像MPV那样商务感太重。
它不张扬,但什么都懂。
四、小众市场的胜负手:不是销量,是标签
其实,北汽和华为心里都清楚,S9T不可能像问界M7那样月销两三万。它的使命不是冲量,而是立住品牌。
就像保时捷有911,特斯拉有Roadster,每一个伟大的品牌,都需要一款“精神图腾”车型。
享界S9T,就是想成为那个“图腾”。
它不迎合所有人,但要让那群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一眼心动。这些人可能不多,但他们愿意为设计、为体验、为情绪价值买单。一旦他们成了车主,就会变成最忠实的传播者。
这就像当年的小米手机:初期靠发烧友起家,后来才走向大众。S9T现在要做的,是先拿下那批“懂车的人”。
而且别忘了,电气化时代,旅行车的短板被补齐了。以前油耗高?现在用电,电费便宜,续航焦虑也被大电池化解。以前动力弱?现在电机随叫随到,四驱系统比机械时代更聪明。
旅行车的春天,或许真的来了。
五、未来会怎样?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如果S9T成功了,会不会掀起一股“新旅行车潮”?
比亚迪会不会出一款“夏”系列旅行版?吉利会不会复活帝豪旅行款?甚至理想、蔚来,都可能推出自己的“生活家轿车”?
毕竟,当“方盒子SUV”已经卷到极致,下一个差异化突破口,很可能就是这种“低调有料”的车型。
但反过来说,如果S9T再次失败,那不只是享界的挫折,更是整个中国品牌向上探索的一次折戟。
它考验的,不仅是产品力,更是我们对“什么是好车”的认知能否升级。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会买一辆旅行车吗?
也许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有人敢说:我们不必永远追随大众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