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一直是汽车市场的传统淡季,但今年的燃油SUV战场却格外热闹。
最近公布的7月销量数据就像一面照妖镜,把各家的真实实力照得明明白白。
有意思的是,当电动车天天上头条的时候,燃油车这个"老江湖"居然还有这么多故事可讲。
谁能想到,7月份的燃油SUV销量冠军竟然被吉利博越L摘得?这款车一口气卖出去2.1万辆,把不少老牌选手都挤到了身后。要知道,在新能源大行其道的今天,能卖出这个成绩可不容易。老百姓为什么愿意掏腰包?说白了就是三个字:性价比。
博越L这车要颜值有颜值,要配置有配置,关键价格还实在。现在老百姓买车可精着呢,既要面子又要里子。花个十来万,买个看着像二十多万的车,开出去不丢面儿;内饰做工精细,配置也不含糊,用着舒心;再加上吉利这些年在质量上攒下的口碑,自然就打动了不少务实派消费者。不过话说回来,博越L这次夺冠多少也有点"捡漏"的意思,毕竟前几个月的销冠星越L这个月掉到了第三。
再看合资阵营,情况就有点惨淡了。曾经风光无限的CR-V连一万辆都没卖到,本田家的皓影倒是追得很紧。这事挺有意思的,你看啊,CR-V和皓影说白了就是一辆车的两个版本,可皓影现在销量都快追上老大哥了。这说明啥?消费者现在可不认死理了,哪个划算买哪个,管你是什么"全球车型"还是"中国特供"。
大众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全靠降价硬撑。途观L直接降了4万,探岳、途岳这些也跟着大甩卖。现在买大众SUV的消费者,十个里有八个都是冲着优惠去的。你想啊,原来二十多万的车,现在十六七万就能开回家,搁谁不心动?但话又说回来,这么打折促销也不是长久之计,品牌价值早晚要被透支干净。
豪华品牌这边,BBA还算稳当。Q5L卖了八千多辆,GLC也有七千五百多辆,比去年还涨了点。这说明有钱人该买还是买,不太受大环境影响。不过二线豪华可就惨了,沃尔沃XC60掉了三成销量,凯迪拉克XT5全靠八折优惠死撑,英菲尼迪QX50更惨,一个月就卖了21辆,4S店销售比顾客还多。
国产阵营这边,除了吉利大放异彩,奇瑞也表现不错。瑞虎8卖了将近1.5万辆,靠的就是那个9.98万的起售价。这价格往那一摆,老百姓心里的小算盘立马就打得噼啪响:合资品牌小型SUV的价格,能买个中型SUV,空间大、配置高,干嘛不买?
长安的CS75 PLUS也稳住了阵脚,1.4万辆的成绩算是保住了第一梯队的地位。不过最让人意外的是捷途旅行者,这款方方正正的"方盒子"SUV居然卖到了将近7000辆,排名第19。这说明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个性化了,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造型。
但也不是所有国产品牌都这么好过。像传祺GS4,销量直接腰斩再腰斩,一个月才卖出去485辆,还不到巅峰时期的零头。更惨的是一些边缘品牌,有些车型月销量只有个位数,4S店都快成"稀有动物展览馆"了。
现在的消费者可精明了,买车前能把配置表背得比销售还熟。你说品牌价值?人家会反问你具体值多少钱;你说历史悠久?人家更关心后期保养费用;你说动力强劲?人家先问你油耗多少。总之就是一句话:别整那些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拿出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老牌神车突然不灵了。像哈弗H6,曾经连续多年的销冠,现在连前20都进不去。不是车不好了,是竞争对手太强了。现在的消费者选择太多了,差不多的价钱,能买到更好的产品,谁还愿意为情怀买单?
还有就是,现在的消费者特别在意"值不值"。你降价可以,但不能降质。有些品牌为了降价减配,结果被消费者用脚投票。相反,那些坚持品质又给出合理价格的品牌,反而越活越好。
虽然大家都在说新能源是未来,但燃油车显然还没到说再见的时候。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燃油车依然是绝对主流。原因很简单:充电不方便,维保要考虑成本,二手车保值率也要考虑。
不过燃油车市场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头部的几款热门车型会继续热销,中间的勉强维持,尾部的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是可选的精品车型多了,坏处是一些小众车型可能买完就变绝版,后续维保都成问题。
所以啊,现在想买燃油SUV的朋友可得擦亮眼。销量好的车不一定适合你,但销量特别差的车最好绕着走。最关键的是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图省心还是图便宜?要面子还是要实用?毕竟买车不像买菜,选错了后悔药可没处买。
最后说句实在话,不管市场怎么变,老百姓买车的核心诉求永远不会变:花合适的钱,买合适的车。厂家们要是真能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愁卖不出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