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听见人群的嘈杂声,一面是新车的光影流动,另一面是营销团队的应声答谢。零跑B01的交付现场,大屏幕数字次第跳跃,映射出品牌自己对“万台交付”的执着。一口气喊出年销百万的目标,旁边的冷气和热情竟有了相似的密度。
照理说,数字和车展就像刑侦现场的证据和血迹——它们真实,却往往隐藏了背后的动机。看到销售副总裁曹力和周颖接受采访时那种条分缕析的分解方式,不禁让我联想到摆在案卷里的物证:每一组数据、每一个系列的命名,背后或有更复杂的市场斗争和技术赌局。大多数时候,“新产品”“新战略”就像实验室里的提纯操作,展台上的微笑和台下的惴惴不安,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剧本设定。
如果你是零跑的产品经理,面对“明年销量有能力破百万”的质询会怎么想?每一步都像踩在证据链上,前面的数字一步错,后面的市场如履薄冰。这个“百万”的靶子,真实得让人有点发虚,却也不能不继续努力伪装笃定。
先理一理案情。零跑车系现在分A、B、C、D四个系列。B系个性卖点突出,价格坚决下压到十万之内,意在涵盖更广泛“紧凑型”及向上的区段。A系列定位更低——A0、A00级市场,换言之,便宜小巧型,吃的是地面流量和城市刚需。曹力对“几千块的价格差”尤为敏感,这种“块儿”的细致分割,在卖命拼量的市场,确实好用——买家对价格的敏感,和刑警对破案的敏感几乎可以画上等号。
好戏还在后头,D系列直冲三十万,试图拿下豪华新能源的蛋糕。“三十万产品做出五十万以上竞争力”这个路数,听着有些类似用低配吸引流量、高配打口碑的“双管齐下”,并不罕见,但能不能打透用户心防就看实际效果。
而今年的主题之一,是辅助驾驶“明年进入第一梯队”。厂家自研,硬件预埋,软件协同,策略很全套。抛开发布会的PPT和现场的豪言,真正要跑到第一梯队,得要用滥觞的数据和实地适配把一颗颗新鲜的脑袋都熬过城市里的“真枪实弹”。零跑还放话,如果有好合作也能开放,这让外人听来似乎有些底气不足,但也是这个领域的常态——你说我们要自主,遇到实际问题还是得和外部资源打交道。像刑侦团队里自信爆棚的新人一样,遇事不怯,但要冲到前排还要点时间。
海外布局倒是有点意思。和Stellantis这样的国际巨头合作,能加快资源和产品的在地引入,这正是国产品牌试图用“成熟打法复刻海外”的一种超车方式。去年成立国际合资公司,今年草草上阵就能卖一波,显然背后不是临时起意。但零跑也很清楚,产品出口不如本地化制造更能扎根,所以一边在欧洲展会露脸,一边让营销团队做融合。其实这种打法也就是老刑警常有的思路:既得案子快破,也要把当地复杂关系网摸得更透些。否则,下一个案发现场还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地头蛇”令人生畏。
最后这百万年销,说实话是场不容易破的谜案。B、C系列是主力军,按年目标要每月8-10万台,而单一个系列要顶住4万台压力,可以想象后台的库存和渠道都在暗中拉锯。至于A和D系列,谁也不敢轻言“小众”,因为只有四条产品线都顺利跑起来,才有资格大声说自己“达成百万”。曹力给出的算法不复杂——如果每月都能补齐短板,理论上“可以不止百万”。这话像侦查笔录里的“如果都按计划进行”,但所有案子都知道,计划最多只能做到收官前一分钟。
其实每一场新车发布都像是一枚证据,拼图的下一块会落在哪,谁也不能打包票。辅助驾驶、海外布局、复合产品线、价格层级,这些术语冷冰冰,但放进竞争现实里,都带着一点毛边。有时候高管们的信心声明,更像刑警面对疑难案件时的自我激励——必须说自己能破案,否则连思考的勇气都会消失。但“理性”这件事,往往在夜深人静时,才有机会爬到案情之上。百万台的目标,是壮志,也是压力,是口号,也是KPI。
职业习惯告诉我,任何一句“明年必达”都值得再多盘几遍。技术、产能、团队、外部变量,每一环都能让目标变成下一个待查配件。国内的市场在涨,为何海外会认可?辅助驾驶到底能不能赶上一线玩家?“豪华车价位”的用户会被谁说动?这些问题像DNA提取一样,千万别只听一面之词。
当然,我并不喜欢以“失败预言家”自居,有时候行业的变数多得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该更信点直觉。车企的故事,就像案卷翻到下一页,不怕被问“你有证据吗”,只怕你最后只剩下“故事本身”。零跑说“技术和产品实力足以支撑价格”,那我也只能说:“等实证吧”。
或许,下次在车展现场,看着每一张笑脸和每一台新车,我们可以多问一句:量是怎么做出来的?目标是怎么达成的?辅助驾驶的头部到底是谁?海外用户更信什么?这些问题,不妨当作下一个案发现场入口。你觉得,百万销量背后,最该查的是哪个“证据”?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