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车展冷清背后自主品牌崛起令人意想不到

上海车展,往年那是名车荟萃,壕气冲天的秀场。

可今年溜达一圈,总感觉缺了点镇场子的角儿。

跃马不见踪影,三叉戟也偃旗息鼓,就连往日踮踮脚尖还能够着的豹子和路虎,也玩起了“潜水”。

那些年,我们对着杂志意淫的dream car,居然集体告假了。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难不成真是金主爸爸们勒紧裤腰带,豪车滞销了?

说豪车滞销,听着好像那么回事儿。

毕竟,世道变了,荷包吃紧的主儿多了去了。

往昔咬牙剁手买个包,现在更别提几百万的陆地游艇了。

但要说彻底卖不动,也言过其实。

瞧瞧那些本土新贵,一个个磨刀霍霍向高端,红旗、比亚迪,哪个不是赚得钵满盆溢?

据说红旗那几款旗舰车型,性能都快逼近超跑了,这让那些倚老卖老的洋品牌颜面何存?

更扎心的是,电车这股飓风刮得太猛烈。

传统燃油豪车的护城河,在自主品牌电动车面前,似乎有点招架不住了。

小米SU7横空出世,续航和智能化直接把保时捷按在地上摩擦起电。

这还怎么玩?

换句话说,过去是有钱就能任性,现在是有钱还得擦亮眼,不然分分钟被“极致性价比”教你重新做人。

当然,那些个百年老店也不是吃素的。

参加一次上海车展,烧钱程度堪比给祖坟冒青烟。

展位租赁、展台搭建、请流量明星助阵,哪个不是吞金巨兽?

动辄七位数起跳的投入,要是销售额上不去,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豪华车展冷清背后自主品牌崛起令人意想不到-有驾

摊开报表一看,法拉利、玛莎拉蒂的销量确实跌了不少,劳斯莱斯更是雪上加霜,直接腰斩四成多。

仅凭这组数据,就足以窥见问题的冰山一角。

这银子,花得划不划算,他们肚子里自有一本账。

那为啥土生土长的豪车就能逆势上扬呢?

说白了,就是拿捏住了“极致性价比+黑科技”这个通关密码。

以前的豪华车,堆的是鳄鱼皮、百年老木,现在拼的是算力、算法。

自主品牌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前沿领域,的确更胜一筹。

而且价格也更接地气,配置还给得更足,这谁能把持得住?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咎于“宏观经济下行”时,是否忽视了消费者的心智变迁?

如今的买家,不再只图个面儿,更在意内在价值。

那些只会躺在昔日荣光里啃老本的豪车品牌,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也只能怪自己不思进取。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些外来和尚只是暂时“战略性蛰伏”,说不定暗地里憋着什么杀手锏呢。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在技术积淀和品牌声誉上,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不过,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或许只是一个前奏。

伴随着自主品牌豪车的崛起,以及消费者日趋成熟的消费观,未来的豪华车版图,恐怕要改朝换代了。

与其说豪车卖不动了,不如说消费者变得更“门儿清”了。

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洋品牌,而是更看重产品本身的含金量。

这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来说,无疑是乐见其成的。

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的选项,而且这些选项,可能更契合我们的实际需求。

以前只能隔着玻璃橱窗远观的豪车,现在或许触手可及。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豪”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