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实际走访某地的汽车4S店,亲眼看见一堆新车堆在那儿,几乎每个销售都在讲新上市的燃油车。店里人还不少,可能是快到年底,这波新车推得猛一些。真的,一个很明显的现象:燃油车似乎在拼命挤出最后的生存空间,尤其是这次上市的几款,最低才11.49万。
我就随手试了试速腾L,坐进去那刻,感觉空间应该还行,座椅柔软稠密,没有空洞感。跟我朋友说:你看这外观,可能比你想象的沉稳多了。他摇头:这也能叫科技感?比起新能源玩皮革拼接,说起实际用处,倒是燃油那点劲比较香。
估算一下,这车的百公里油耗大概5.5升左右(这是我用心算的,体感,可能偏高偏低不一定),油费比起纯电,算起来还是要贵不少。真要问我,日常用车,我会不会嫌麻烦?也未必。毕竟你家那辆老车,油箱一抹就得跑个600公里左右,省心得很,维修费也稳定,别的牌子新车一千公里就要检查一次,心累。
对比同价位的另两款,星途凌云曜夜版和别克昂科威Plus,一个外观犀利得多,那个大灯看得我心说:现代感足。内饰用料其实差不多,除了凌云那种英雄式设计,看得出用了不少硬气的元素,但空间没得说,长达4780mm,轴距2800mm,座椅宽大,乘坐舒服。问题是,这车比速腾L多了个气场,但动力表现呢?实际上,满大街的2.0T+9速变速箱在实际操控中,动力线性多了,起步也顺滑,爱开快车的朋友应该会喜欢。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也不晓得这些配置,真正开起来谁更有趣。到底是大空间还是科技感,有没有一个绝对的优越?就这点而言,我觉得还是得看用车场景。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身边这个新科技,比如那会旋转的中控,实际上用起来比想象的麻烦。因为手指操作太多了,有时候还会恍惚我其实更想用个实体按钮。你会不会觉得,科技越多,反而增加了用车的学成本?
这段先按下不表——搞不好,科技感多了,反而意味着日常使用的阻碍变大一些。反过来,手动的耐用、可靠,才是真正稳妥的好选择。
说到这里,不得不问:你觉得,要在实体按钮和触控屏中选择,到底哪个更靠谱?我其实也懒得琢磨那么多,能用就行。
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燃油车就是油老虎了?但你知道吗,我的一位修理工朋友就说过:只要用得稳,油耗差别其实不大,主要你用车惯。他还说,现在的发动机,调教得挺精准,油耗会随着驾驶惯变化。这让我开始考虑:其实油耗也跟开车惯关系大不少。
说到这事,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市面上某些油耗偏高的车,其实跟驾驶员的惯关系才更大?比如说,我一个朋友,跑个快,油耗飙到6.8升,是正常的吗?其实要看用车频率,我觉得平均下来,慢慢算,可能每百公里多花几块钱。
也许我对燃油车的偏见太深了,还是那个省心标签。虽然油费越来越贵,但几百块的钱,换个不用天天充电的便利,这点成本还在接受范围内。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才翻了个旧车相册,看到那辆车后座的积尘,突然觉得,真正喜欢一辆车,还是得看日常琐碎的细节:座椅的舒适、空间的实用感,而不是那些吓人的豪华配置。
回头看看这些新车,价位都挺亲民,但我在想:科技越炫耀,耐用和实用反而越容易被忽略。其实我更关心,坐在车里一天下来,哪一款更不容易让我厌烦?是不是一辆车的好坏,某种程度上还在于那一份惯的熟悉感。
难道我就真要接受燃油车最后的谢幕了吗?它们的未知得很。或者,市场上又会出现一批嗅到最后机会的新技术?实际上,科技和经济的关系,就像买房,得看什么时候性价比最大。
这个想法让我一边走一边琢磨:如果要我选,我会偏向知根知底的燃油车还是冒险尝试新能源?答案很难,但我知道某个瞬间,可能是某个市区的堵车时间,车辆的反应速度和耐用性,才是真正决定用车快乐的关键。
最后想问:你会不会觉得,有时候,燃油车虽传统,但那份惯的安全感其实没那么容易被替代?或许,这就是它们还能剩下的最后底气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