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 一辆德国血统的豪华SUV居然把中国科技堆得比国产车还狠?
就在前几天宝马官方放出消息:新世代BMW iX32026年将在沈阳工厂正式投产。 更炸裂的是这车里塞进去了华为、阿里、天马、高德、Momenta几乎把中国智能汽车圈的“顶流天团”一锅端了。
最让我震惊的是那块向心中的中控屏。 不是简单的采购而是宝马和天马微电子几年前就在德国总部共同立项研发的。 要知道宝马对零部件的要求向来苛刻到变态天马居然硬生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这可不是普通合作这是技术层面的深度绑定。 天马是谁? 全球车载显示领域TOP1OLED市场稳居TOP2OPPO Find X8s、荣耀Magic V5、传音三折叠这些旗舰机用的都是它的屏。 现在连宝马都低头合作说明什么? 中国屏幕技术早就不是“能用”那么简单而是已经站上全球舞台的C位了。
你以为这只是个屏幕? 错。 这是态度。 是宝马对中国供应链技术实力的彻底认可。 过去我们总说“德系品质”现在德国人开始依赖中国的显示技术来定义自己的“豪华感”了。 这块向心中控屏不只是视觉上的革新更是权力转移的象征技术话语权正在悄然东移。
再看车机系统宝马这次直接牵手华为深度融合鸿蒙生态。 BMW数字钥匙、HUAWEI HiCar、MyBMW三大系统打通意味着你拿一台华为手机就能无缝接入整辆宝马。 这不是简单的互联功能而是生态级的融合。 你想想一个商务人士早上用华为手机开完会下午上车所有行程、联系人、音乐偏好全同步无缝切换。 这种体验才是真正的“智能”。
为什么宝马非得找华为? 因为懂。 它太懂中国高端用户了。 在中国华为手机在商务圈的渗透率有多高? 几乎是“身份象征”级别的存在。 宝马如果绕开华为等于主动放弃一大片核心用户。 这不是妥协是精准的战略选择。 它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市场没有华为生态加持的豪华车谈不上真正的“智能豪华”。
更狠的还在后面AI智能体。 这次宝马拉上了阿里巴巴共同开发定制大语言模型并将AI智能体引入座舱。 注意是“共同开发”不是买个现成方案贴牌。 这意味着宝马的语音助手不再是机械应答的“人工智障”而是能理解上下文、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AI伙伴”。 你问它“附近有没有适合家庭聚餐的川菜馆”它不仅能推荐还能结合天气、路况、你过去的消费偏好给出最优解。
更有意思的是文章里提到“估计也会融入DeepSeek的深度思考”。 DeepSeek是谁? 国内AI大模型领域的黑马以强大的逻辑推理和长文本处理能力著称。 苹果库克都公开认证其技术实力还砸了1000亿做AI布局。 如果宝马真把DeepSeek的技术整合进去那它的智能座舱就不是简单的“听话”而是能“共情”、能“预判”的存在。 你还没开口它就知道你要什么。 这种级别的交互体验已经远远甩开了传统豪华车的范畴。
说到智驾宝马这次没选华为ADS而是联手Momenta。 很多人不解华为ADS4不是行业天花板吗? 为什么要绕开? 你看Momenta的市占率在国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里稳居前三。 它的强项是什么? 高度适配中国复杂路况。 中国街头的鬼探头、加塞、非机动车乱窜这些“地狱级”场景Momenta的算法早就练出来了。 宝马选择它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务实落地。 华为ADS固然强可能更偏向“全栈自研”的封闭生态而宝马需要的是能快速迭代、灵活适配的开放方案。 Momenta恰恰是那个能把“中国式驾驶”吃透的选手。
而且别忘了宝马有自己的智驾能力。 这次是“以自身智驾能力联合Momenta开发”说明不是全盘外包而是技术互补。 宝马提供整车平台和安全标准Momenta提供本土化算法强强联合打造出真正适合中国用户的智驾系统。 这种合作模式比单纯采购一个成熟方案更有长期价值。
地图这块宝马也没放过。 直接上高德定制款。 不是随便用个高德地图API而是“定制款”配合全新的显示逻辑。 这意味着什么? 导航界面会更简洁? 路线推荐更智能? AR导航更精准? 虽然官方没细说可以肯定的是宝马终于意识到地图在中国不是“能用就行”的功能而是用户体验的核心环节。 过去宝马的导航被吐槽多年现在联手高德算是把最后一块短板补上了。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了中国版iX3比海外版长了100毫米。 别小看这100毫米在轴距几乎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后排空间和后备箱容积的全面提升。 中国消费者要什么? 要大空间、要舒适性。 宝马连车身尺寸都为中国市场专门加长这已经不是“本土化”了是“中国特供”。 2026年在沈阳生产更是把本土化做到极致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全程在中国落地。
现在回头看新世代iX3哪还是一辆“德国车”? 它更像是一辆“由中国科技武装到牙齿的全球车型”。 华为提供生态阿里和DeepSeek提供AI大脑天马提供视觉窗口Momenta提供驾驶智慧高德提供导航灵魂最后由宝马整合成一辆车。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供应链合作”而是一场由中国技术主导的“智能汽车革命”。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合作几乎覆盖了智能汽车的所有核心模块:显示、生态、AI、智驾、地图、制造。 宝马没有选择某一家“全包”而是分散合作每一块都找最强的中国伙伴。 这种“技术拼图”模式既保证了技术先进性又避免了被单一供应商绑架。 它像一个精明的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到各个高成长赛道最大化收益最小化风险。
有人说这是宝马的“中国化妥协”。 我觉得这是它的“技术清醒”。 它清楚地看到在智能汽车时代德国的传统机械优势正在被稀释而中国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上的积累已经形成压倒性优势。 与其固守“德国制造”的标签不如拥抱“中国智造”的力量。 这不仅是生存策略更是进化路径。
你再看看其他豪华品牌谁能做到这么彻底? 奔驰的MBUX系统还在闭门造车奥迪的智驾方案迟迟难产保时捷的电动化节奏慢得像蜗牛。 相比之下宝马的动作快得惊人。 它没有纠结于“血统纯正”而是果断地把中国最牛的科技公司一个个拉进自己的战车。 这种开放姿态在传统豪华品牌里几乎是独一份。
所以问题来了当一辆宝马用着天马的屏、华为的生态、阿里的AI、Momenta的智驾、高德的地图甚至在中国生产、为中国加长它还是我们印象中的那辆“德国宝马”吗?
或者说当中国技术成为全球顶级豪华车的“标配”我们还需要争论“国产”和“进口”的界限吗?
这辆车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产品本身。 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重构。 过去我们仰望德国的“精密制造”;现在德国人开始依赖中国的“智能创新”。 这不是谁取代谁而是新时代的技术分工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智能汽车的“技术策源地”。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国产替代”吗? 别忘了宝马没放弃品牌没放弃设计没放弃底盘调校。 它只是把智能化的“心脏”和“大脑”换成了中国造。 这恰恰说明真正的高端制造不再是单一国家的独角戏而是全球顶尖资源的协同共创。
而中国正从“参与者”变成“主导者”。 从一块屏幕开始到整个智能生态的输出我们输出的不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标准。
新世代iX3还没上市它的出现已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外国车一定比中国车高级”的时代结束了。
参考来源 · 4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