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放话明年量产机器人,是猛进还是冒险?

何小鹏一句话,又把“人形机器人”推上了热搜。他说,小鹏明年要成为中国第一批量产人形机器人的企业。你信吗?反正很多人心里嘀咕:车都还没完全玩明白,怎么就突然要造“人”了?

小鹏放话明年量产机器人,是猛进还是冒险?-有驾

这感觉就像你邻居家儿子还在学走路,他突然说“我明年要跑奥运百米决赛”——不是完全没可能,但确实让人捏把汗。

不过话说回来,小鹏搞机器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已经悄悄布局机器人赛道。从机器马到四足机器人,样机是亮过相的。但样机是样机,量产是量产,这中间的差距,大概就像你在家烤饼干和自己开饼干工厂那么远。

为什么人形机器人这么难?它不是大号遥控车,也不是装了轮子的平板。它得能看、能走、能拿东西,甚至得理解你在说什么。这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技术交响乐——机械设计、电子控制、人工智能、环境感知,缺一个音都不行。

小鹏放话明年量产机器人,是猛进还是冒险?-有驾

就拿走路来说,咱们人类习以为常的双腿行走,对机器人来说简直是地狱难度。地面不平怎么办?突然有人挡路怎么办?手里拿的东西滑了怎么办?现在很多机器人在动态环境里依然走得磕磕绊绊。有数据显示,当移动障碍物超过30%,现有导航算法的失败率会超过50%。换句话说,你家里如果有个跑来跑去的娃或者宠物,机器人很可能直接“呆住”不知道该咋办。

所以也别说小鹏心急,其实整个行业都憋着一股劲。特斯拉说2025年要造出几千台Optimus,2026年冲向十万台;国内的优必选、乐聚也在摩拳擦掌;甚至连广汽、长安这些传统车企都纷纷入局。2025年,被不少人看作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小鹏放话明年量产机器人,是猛进还是冒险?-有驾

车企做机器人,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他们擅长规模制造、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这些恰恰是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能力。比如小鹏在智能驾驶上的积累,或许真能帮机器人“看路”;广汽的GoMate有38个自由度,动作可以更细腻;理想甚至提出“车和机器人生态协同”的构想。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

但梦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就算能量产,卖给谁?工厂或许愿意买单,但普通家庭会花一大笔钱请一个还不太聪明的“机械保姆”吗?它得真的有用,而不是只是个炫技的玩具。

小鹏敢说这样的话,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跨过了“生存线”。但看看如今新能源车市场——价格战打得眼花缭乱,淘汰赛远未结束。这边正打着硬仗,那边又开辟新战场,精力跟不跟得上?资金能不能持续?技术能不能突破?

小鹏放话明年量产机器人,是猛进还是冒险?-有驾

说到底,人形机器人是一场长途赛,而不是短跑。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还能熬得住的企业。小鹏这次放话,不管是自信还是造势,我们都愿意抱一份期待。但最终能不能成,还得看它能不能交出真正能走、能干、能融入生活的机器人。

明年?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