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一夜爆单2.5万台,特斯拉会被打疼吗?
2025年刚翻开新篇章,新能源圈子里就炸开了锅。小鹏MONA M03 Max一上市,24小时就收获了2.53万份大定,起售价12.98万元。要知道,同一周里小鹏的周销量干到了0.7万辆,理想是0.67万辆,特斯拉Model Y国产版也才0.58万辆。数字摆在这儿,很多人都说:小鹏已经不再是陪跑,而是真正冲到前排去了。

其实能走到今天,背后有不少波折。2024年,小鹏全年销量同比飙升了305.55%。当时G9被拆解后发现还有25%的成本优化空间,何小鹏亲自下场,用不到一年就把供应链彻底重构。这种程度的亲力亲为很耗精力,但每省下的一万元制造成本,都是今天能做到12万元高配的伏笔。过去小鹏走高配激光雷达路线,像G9、P7i均价都在28万元以上,和理想、特斯拉正面硬碰,结果销量没起色。后来彻底改策略,换成纯视觉方案,直接去掉两颗激光雷达和布线,每辆车就能省下7800元成本。再加上自研电池热管理系统,60kWh电池包能跑到CLTC 620km,百公里能耗12.5kWh,比秦PLUS还省。这样一来,12万档位的车竟然塞进了双Orin-X 508TOPS算力。
性能层面,150kW永磁同步电机零百6.4秒,比Model 3标准版的6.1秒略慢,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已经算是顶尖水平。底盘用的依旧是双叉臂+多连杆,全系标配CDC,阻尼能调31段。试驾媒体实测的麋鹿成绩是83km/h,几乎追上ID.3的84km/h。车身尺寸4750×1896×1445mm,轴距2810mm,后排纵向空间930mm,接近速腾。内饰搭载AI天玑5.7系统,语音响应速度0.9秒,车控语音化率超过九成。座椅带三气袋腰托,19英寸低风阻轮毂,方向盘还是运动感十足的D型。这些配置下还能把整备质量压在1650kg,续航和操控兼顾。
再看智驾硬件,Max版塞了27个传感器,3个毫米波雷达来自大陆集团,每颗成本还不到120元。对比特斯拉目前依然坚持的纯摄像头方案,FSD软件包在国内选装要6.4万元,小鹏直接把硬件标配、软件终身免费,售价压到15万元以下。很显然,这种打法完全冲着比亚迪秦PLUS、驱逐舰05来的。
市场反馈更能说明问题。首小时订单1.26万台,其中83%买的是Max版。用户反馈里,年轻人几乎都冲着高阶智驾去的。有网友感叹“听劝的小鹏”,还有老车主留言说操控感接近宝马5系。可以说,操控和智驾逐渐成了小鹏的新标签。与此同时,理想虽然有人说是把年末交付提前释放,才没守住周榜第一,但从人均售价上看,两家路数完全不同。理想均价34.2万元,小鹏17.8万元。理想毛利率20.8%,小鹏去年三季度只有8.1%,不过随着G6、G9的纯视觉改款,年底还有增程G01上市,小鹏毛利率有机会回到两位数,甚至不排除反超理想。
但风险摆在眼前。第一,高阶智驾免费意味着失去了长期的收费空间;第二,12-20万元价格区已经是红海,比亚迪秦、海豹06,广汽埃安Aion S都在拼命;第三,特斯拉上海三期一旦投产,Model 3售价往下探到18万元也不是梦。有网友直言:“利润太薄,后面冲高端会很难。”这个担忧不能说没道理,品牌向上确实需要更宽的毛利来支撑。
所以,这次小鹏算是彻底放手一搏。何小鹏喊出“让99%的人都能用上高阶智驾”,听起来很理想主义,但却精准击中年轻人对科技平权的渴望。问题也就来了,如果特斯拉国产FSD还要6.4万元,而小鹏直接把类似硬件塞进一台12万元的整车里,你会怎么选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