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概念旅行车亮相,大空间设计,智能科技升级

让我们先问一句,未来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每次看到各种概念车亮相,我都在琢磨,是不是咬咬牙多攒两年钱,就能真正摸一摸属于“下一代”的科技玩具了?不过说实话,这个问题每年问自己一遍,好像答案没啥变化——未来,它总是吊着你一口气,看得见摸不着,就跟小时候爸妈许诺带你去游乐园,最后只在门口买了根雪糕似的。

这不,这次又冒出来一款斯柯达 Vision O 概念旅行车,号称“来自未来的旅行车”,什么车长4850mm啊、定制版座椅啊、还有双电机四驱,一口气往外蹦,看得所有汽车媒体的兄弟姐妹都集体激动了三天三夜。那咱这些普通老百姓,是不是要站在路边流哈喇子等盛宴?还是心里偷着嘲一句“噱头而已”?

先说颜值。不愧是会场里最会装未来的产品,这款车的关键词就是:科幻、极简、运动。前脸封闭的大格栅、点阵射线的灯带,说严重点,晚上开车遇到,真怕以为是科幻片里的机器人来接我了。车标会发光,前包围是个W样的唇,那谁数码宝贝小时候看过没有,是不是感觉回到童年了?在人车融合这条路上,汽车厂商可真一点都没偷懒。

再看车尾,也是尖端审美。什么黑色扰流板、分体式尾灯、贯穿式的灯带,风格拉满,说它不漂亮那是糊涂,说它实用那可能有点野。还弄了个特别显眼的SKODA大尾标,晚上亮起来估计路人都能认出这不是传统旅行车。你说细节吗?U型灯带、T字形LED,专治强迫症和审美疲劳。

可你说“未来”,到底啥叫未来?是不是就万物皆封闭、皆发光、皆隐藏把手、皆大轮圈?被“隐身”起来的门把手,倒也不是啥稀罕物,几乎所有发布会上的新车都用,时间长了只能说:所有未来仿佛越来越像统一生产的“赛博罐头”。而这些元素堆叠起来,确实好看,可偶尔我也想说一句:人和车的距离,是不是又远了一点?说白了,我买车要的是安心落地,不是墓地那种科幻气。

斯柯达概念旅行车亮相,大空间设计,智能科技升级-有驾

不过,公平点讲,这车的尺寸是真大,车长4850mm、宽1900mm、高1500mm,*轴距2800mm*,数据都很扎实。怎么看都是长途旅行的好帮手,还带着家里的猫猫狗狗、行李箱啥的,妥妥没问题。旅行车这个东西吧,在中国市场一直是个很怪的存在:在欧洲,家家户户标配一台,特别善于装货拉人;可一到咱们这儿,要么嫌贵,要么觉得没面子,要么死忠粉不服气。为啥咱这么不爱旅行车?是不是因为“旅行”成了奢侈品,还是说我们根本没准备好停下脚步享受慢节奏?各位看官可以自己想想。

再分析下内饰。这一年里,我看过的概念车内饰都在拼谁更环保、谁的材料更新鲜。什么新型材料、3D打印结构、回收皮革啥的,全都招呼上了。斯柯达也不例外,地板上用NABORE材料,软得跟枕头一样,既说轻量化又扯耐用性。概念车设计师们发明新名词的能力,估计真可以写本厚字典。但你琢磨琢磨,这些“回收废料”最后长在你屁股底下,贴合皮肤也舒服,有没有一点节约星球资源的理想?也可能是营销号的“绿”盘子端得太高,但我其实挺认同这波操作,总比有些车企把塑料装得跟金子一样骗钱好。

定制座椅呢,说是用了米色黑色拼接、某种“独创”结构,反正就是看着高级、坐着更贴合。斯柯达心细的点在于,把主打的“舒适”做到极致,甭管有没有按摩吧,坐进来能感觉到家里的温柔,大概就是“旅行”内核的真谛吧:走得再远,也带着舒坦和安全。

科技配置这一块,终于到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智能化到底什么水平?Vision O这车稳稳地追上了智能新势力的步伐,遥控移车、自动泊车、红绿灯启停,堪比现在主流国产电动车的水准。领航辅助、超级辅助驾驶啥的都不会少,反正厂商们拼的,就是让你在车里越坐越懒,开车的时候全程解放双手,能想象啊,再过几年出门提车不用人,人早坐后排喝奶茶,车就在前面自动驾驶了。你说这个趋势到底好不好?换个角度琢磨,是不是也在喂养我们这一代的“懒癌”?

当然不能忘了动力。双电机、四驱,大电池,平台直接对标大众MEB那一套。追求续航和动力平衡,把传统旅行车能做到的远途能力和新能源的“无声飞驰”结合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旅行车对自己的升级:环保、静音、高效、可靠——听着跟高级餐厅的广告一个全套。只是现实冷冷地摆在那儿:等你真去下单,价格可别把大家吓走,“未来”不能只是给有钱人准备的糖果盒子。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疑惑:斯柯达这次这么大手笔,是不是准备在电动车时代重新定义自己?回顾他们的历史,近130年品牌,从自行车做起,到后来的燃油明星车,哪次成功不是踩着老百姓的脚步?速派、明锐等车型曾经被说是“性价比之王”,谁家没在出租车上坐过明锐、速派?可这些年品牌定位越来越模糊:高端上不去,平价拼不过国产竞品。新能源时代,动了真格的,也是好事——能否抢回一杯羹,还得看他们是否读懂中国和全球用户的心。

斯柯达概念旅行车亮相,大空间设计,智能科技升级-有驾

你看现在咱们身边的新能源汽车,买新能源SUV的多,买新能源MPV的也不少,可敢买一台纯电旅行车的还真没几个。原因说到底,还是“实用性”在国内的优先级没那么高。大部分人买车最大诉求两个字:“面子”。你可以讲什么纯正欧洲血统、情怀旅行人生,大部分人牢牢记住的还是:这车漂亮不漂亮、回头率高不高、动力和舒适感有没有即刻满足。至于“旅行”感受,不会有多少人专门为了诗和远方多掏几万块钱。

斯柯达概念旅行车亮相,大空间设计,智能科技升级-有驾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旅行车没市场?其实不见得。社会节奏慢下来,年轻人多想多出去转转,有个能装能开还稳当的新体验,说不定能滋生出新的市场。斯柯达这回把*未来科技和旅行融合*,倒也不是没道理,只是我心里总记着国人那句老话:“羊毛出在羊身上”。你这些黑科技叠加出来,最后落地价多少,才是所有人真正纠结的地方。

往深里想一点,未来出行终究变得越来越像一场有预设答案的考试。厂商们都知道,消费者会因为“新鲜感”、“颜值”、“智能”、“环保”买单,所以产品设计逐渐趋向同质化——外观越来越复杂,智能越来越内卷,当年那种“开车是一种生活体验”的感觉,慢慢被流行消费和市场噱头冲淡。那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是穿越感的表皮,还是回归本心的本质?

斯柯达概念旅行车亮相,大空间设计,智能科技升级-有驾

每次看到概念车展示,我都会琢磨,这些高大上的设计语言真正落地,能有几成能活到量产、最终流入寻常百姓家?有些设计说得动听,等到量产一批批缩水——该砍的全砍了,只剩外壳。说归说,看归看,你得准备好见识过“极致未来”后,还能收拾好心情,选一辆“现实主义”的代步车。

斯柯达概念旅行车亮相,大空间设计,智能科技升级-有驾

回到现实。斯柯达Vision O旅行车值不值得期待?我看多少有点意义。它像个旗手一样告诉所有人:新能源并不是只有SUV能玩,旅行车同样能有活力、有想象力。并且,通过大空间、智能、环保和舒适的结合,至少给市场多了一个不那么千篇一律的选择。如果有一天走进4S店,工薪家庭都能轻松买一台真正漂亮好开的旅行车,我觉得,这才是“未来”真正到来的那一天。

未来明明一直都在发生,只不过走得慢了点。旅行车的春天,兴许也快来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