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人紧急提醒:续航虚标成潜规则,今明两年慎跟风纯电!

内行人紧急提醒:续航虚标成潜规则,今明两年慎跟风纯电!

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不少打算买纯电车的朋友彻底犯了难:明明看宣传页标着“满电续航600公里”,问销售却含糊其辞,刷到车主实测视频才发现,冬天开空调只能跑300多公里,高速上更是“电量掉得比车速还快”。

这种落差可不是个例,2024年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投诉里,续航虚假宣传常年排在前列,而中消协早在2023年就点名批评过这类问题——车企标称的续航数字越来越好看,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反而更严重了。

更关键的是,今明两年正是纯电市场“新旧交替”的关键期:一边是老问题没解决,一边是新政策、新技术即将落地,内行人都在提醒,这会儿别急着跟风下单。

内行人紧急提醒:续航虚标成潜规则,今明两年慎跟风纯电!-有驾

一、虚标有多“离谱”?实验室数据骗了多少人

现在纯电车主的共识是:“宣传续航看个乐,实际能跑一半多”。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绝非空穴来风。问题的核心出在测试标准上——车企最爱宣传的CLTC续航,根本是在实验室里“量身定制”的理想数据。这种标准下,车速平均才28.96公里/小时,最高也就114公里/小时,还得是恒温环境,基本模拟的是早晚高峰蠕行状态。可咱们日常开车哪有这条件?高速跑120、冬天开暖风、满载一家人出行,每一项都会让电量“跳水”。

有媒体在长白山做的冬测更直观:某新势力旗舰车型标称715公里,实际只跑了301公里,续航直接打了4折,空调甚至都暖不起来;就算是口碑不错的车型,冬季续航也普遍只剩标称的50%-60%,销售人员对此早就习以为常,甚至会说“这是行业平均水平” 。更鸡贼的是,车企还玩起了“信息差”:明明WLTC标准测出来的续航更贴近现实(比CLTC低15%-20%),但十个4S店里九个只标漂亮的CLTC数据,WLTC数值藏在说明书的小字里,不仔细找根本看不见。

二、今明两年为啥慎买?政策和技术都在“换赛道”

内行人劝大家“等等看”,核心是盯上了两个关键变化,这俩都跟咱们的钱包直接挂钩。

第一个是史上最严的电池新规要落地了。工信部2025年3月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明确,2026年7月起,动力电池得做到“终身不起火、不爆炸”,还得扛住钢球撞击、300次快充循环的考验 。现在市面上不少车型的电池技术,其实是按老标准造的,根本达不到新规要求,有些车企已经因为过不了测试推迟了新车上市。要是现在买了老标准的车,不仅安全保障打折扣,未来二手车残值可能更惨。

第二个是技术迭代太快,买早容易成“韭菜”。2025年9月刚落地的第三轮国补新政里明确,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这些新技术的车型,能多拿20%补贴。这意味着车企会加速淘汰传统锂电车型,全力推新技术车。而且现在的电池衰减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有数据显示,某新势力爆款车开几年电池衰减就达21%,五菱宏光MINI甚至能到33%,等新技术普及,老车的电池维护成本只会更高。

三、真要买车怎么避坑?这3个“硬指标”比续航数字靠谱

要是实在有刚需非买不可,千万别被宣传页的大数字忽悠,盯着这几点准没错。

首先得逼问“双续航数据”。直接跟销售要CLTC和WLTC的双标数据,要是只敢说CLTC,甚至不敢写进合同保证书,那大概率有猫腻。业内人士更建议看电池容量:比如电池70千瓦时,电耗15千瓦时/百公里,合理续航大概就是460公里,这比实验室数据靠谱多了 。

其次得查第三方实测和保值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的数据显示,纯电保值率分化严重,有的车一年能剩86.5%,有的却连75%都不到。买车前先查懂车帝、汽车之家的冬测、夏测数据,再看看同车型的一年保值率,像问界M9、比亚迪海鸥这类保值率高且实测表现稳的,踩坑概率会小很多 。

最后最好等2026年新规落地后再选。现在买的车很可能卡在“新旧标准中间”,既享受不到新技术补贴,又达不到新安全要求。不如先等等车企的“合规新车”,到时候不仅续航虚标会收敛,电池安全也更有保障,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靠谱的车。

说到底,纯电车是未来趋势,但“赶早”不如“赶巧”。续航虚标的潜规则还没彻底打破,新政策新技术又近在眼前,今明两年稳住心态多观察,才是对钱包最负责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