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字当头,2025年中国车市已经到了全民狂欢——哦不,是全民厮杀的地步。新能源自燃着火“买一送一”,合资大厂悄悄跪着卖,国产品牌光天化日之下团购跳楼价,销量战报活像村头卖菜大妈斗嘴——趴地喊“便宜了,快来抢!”。正所谓“内卷进太平洋,精神高度紧绷”。可在这样一片价格泥石流里,有个老英国车企,穿着西装皮鞋,昂首挺胸,愣是一分钱不降,姿态比老佛爷还稳,那就是——捷豹路虎。
这可不是段子,是刚刚出炉的行业真相。翻开J.D.Power榜单,路虎稳坐SSI(销售满意度)、APEAL(新车魅力)双料第一,旗下揽胜更是豪取825分,甩同级行业23分,脸扇得啪啪响。一时间,“捷豹路虎不随大流、越卖越贵还卖疯了”——成了2025年车圈最不解之谜。到底谁在买单?他们到底图啥?咱今天好好唠一唠。
谁是“真卷王”?有人砍价,有人护城河
放眼当下车市,谁不是卷到头上冒烟?BBA也在插队打五折,新势力新能源更是跳楼大甩卖,老铁们眼睁睁看着自己去年买的落地80万,转眼就剩半口气。内卷像流感,谁沾谁流泪。可偏偏捷豹路虎,上半年销量不仅没熄火——揽胜居然连续30个月拿下150万以上豪车销冠!它还悄咪咪把价格往上抬了一点,7月涨了10%,让友商们“嘴里嚷嚷卷,心里贴地蹿”。
看个热闹不嫌事儿大,我前阵子亲自去店里“摸车”,想见识见识据说全上海最硬核的卫士OCTA。刚开口问优惠,销售小哥淡定得跟AI似的“没有。”话音没落,旁边一位大哥刷卡买单,还轻飘飘冒出一句“等半年也值。”我在一旁尬笑,心说这大哥到底图啥?真有钱烧着玩吗?
走出去,才发现买路虎的真不是为了找刺激。他们要“全球统一标准”。卫士OCTA被海外丧心病狂测了200万公里,各种数据炸裂635匹马力、4秒破百、6D底盘、轮胎大过你家茶几,开起来不是车,是铁皮战神。有人买情怀,有人买面子,更多人——买的是圈子。
圈层游戏,拼的不光是马力
别以为这只是交钱买车那么简单,这帮人买的,是身份门票。上次外滩源壹号的“揽胜之夜”,气氛直接拉满。五代揽胜一字排开,像中山陵的石兽从唐朝排列到民国,英王同款、限量高定版380万都抢疯了,釉里红龙鳞瓷,连沿江散步的英国人都赞叹”ChineseLuxury,牛掰!”
最服的是车主大会,买路虎的直接自发组队上山下海、横扫戈壁。人家那越野群,感情黏得跟东北老铁似的,每天不聊一百遍车技都难受。你以为是攀比,实际上,“我们不光是车友,还是一块儿混圈子的哥们”。在豪车车主里,这已经进化成一种归属。
服务使劲卷,“省心”成了绝杀
现在你想买车,人家不是让你等优惠,而是变着法儿让你“省心”。7月国家要涨消费税,大多数车企不是借机涨价,就是让用户自己扛雷,路虎直接宣布补贴我来抗,9月底前订单一律帮你消化涨价。线上下单、一键上门试驾、专属管家小哥陪到你喝咖啡都续杯,我本来只是想薅杯羊毛,结果销售一句“哥,咖啡还热吗?”我差点破防,内心os这服务,离谱。
新能源不眨眼地追风口,路虎慢、但每一步都精准。纯电揽胜预定6.6万台、神行者电动版排队到明年,别人是跟风追着跑,人家把风口修成了专属跑道。这一波“贵字战术”,简直杀出血路。
别人的“卷”是躲不开的价格战,路虎的“卷”是不理你那一套。你可以降成地板砖,别人还在排队等着你的瓷砖铺地板。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
事情怎么看都“岁月静好”、一片繁荣对吧?表面上,捷豹路虎稳坐销冠、口碑飙高,售价坚挺。经销商一边数钱一边喝咖啡,车主群里玩得像老友记。可你这种“有钱任性”的打法其实危机暗涌。
首先同价位新势力电车早就盯上了这块蛋糕。20多万的蔚来理想,智能配置依旧“拉满”,外观迭代不比助手慢。新一代年轻豪客,未必再吃老洋房、长轴距那一套。这种抱团取暖式的圈层文明,真有那么铁板一块吗?网上随手搜索,最近也有不少人开着卫士去越野回来抱怨花了几百万修车还修不好,售后反而更难预约。
更麻烦的,是豪车保值率走下坡路。这年头,大家都追求“省心、省钱、省事”,路虎能不能长期守住“铁杆粉丝聚集地”?新能源蚕食市场,智能化、网联化不断刷新体验,品牌再硬,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新势力截胡。
谁在买单?不是全世界的“高净值”
市场永远没有铁打的王座。捷豹路虎会不会沦为“贵族最后的倔强”?其实答案比你想象的复杂。路虎的“体验创新”和“极致服务”确实卷出了新高度,你想当甩手掌柜,踏实信赖感和品牌归属一条龙全给你。可是冷静一想,这真的是全民需求吗?
普通人买辆车,最讲究性价比、日常通勤、售后体验便捷。也没工夫天天参加各种车主大会、越野聚会,车子只是出行工具,没必要给自己加戏。
要是把销售服务体验卷到天际,产品本身就有Bug还死撑高价,这里有点像东北人叫的那句“有点麻花劲儿了”。你敢说90%的路虎车主真会拉着卫士去穿越青藏高原吗?多数人更可能堵在内环高架,感受车里“铁胆柔情”和百万级音响。
“慢”与“贵”之间,他们选什么?
更玄乎的是,新势力和传统豪华的“内卷”战争已经杀进下一阶段有人拼技术卷性能,有人拼“省心”卷服务,有人拼圈层社交卷面子。捷豹路虎“慢是一种稳,贵是一种信仰”,抵住了洪水猛兽式降价潮,也趁着消费升级、小众阶层极致体验推了品牌形象。
但种种“慢工出细活”的神话,其实背后是消费升级带来的隐忧。万一大环境风向一变?下一代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下降,这套高门槛服务、品牌认同“护城河”还能守多久?
最后谈点现实,打破完美滤镜
谁都想要服务到位、体验极致的产品,但“哪有免费的午餐”?不管捷豹路虎卷得多好,尴尬的地方就在于产品和服务全都拉到天花板的时候,价格也直接锁死了很多潜在消费者。高姿态的“全球统一”,带来身份认同,也顺带自绝于“努力的中产”之外。
更逗的是,有些人为了追求那点面子、融进那波圈层,把买车搞成了社交门票。可惜,豪车并不能解决消费焦虑,路虎再科技再讲情怀,终究还是男人的大号玩具。
表面看“逆势上涨”挺有范儿,但风水轮流转,消费者真的会一直买单?人性的底色是逐利。如果有一天L牌也被卷崩了,还能不能撑得住这座“护城河”,咱也留个悬念。
你以为车圈里不肯降价的是“爷味十足”?还是另一种对用户的傲慢?当大家都拼了命打折促销,有人却偏偏涨价还排队,难道真的是卖情怀、卖圈子就能赢到最后吗?你是不是也觉得,“谁卷得住谁”,也许只是一场豪赌?欢迎在评论区炸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