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

最近看到一个特别离谱的数据:2023年3月,蔚来ES6销量3260辆。看着不刺眼对吧?可你再想想,ES6从2019年上市到现在是蔚来的王牌车型,几乎撑起了品牌半边天。就这,居然一个月才卖了三千多辆——在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里,这成绩显然不太“体面”。而且别忘了,这已经是蔚来重磅“官降”后、拼命拉动销量的成绩了。

再对比下竞品吧。特斯拉Model Y,动不动轻松破万,一些二线品牌像理想L8、L9,月销也可以上万。蔚来靠什么跟人家拼?更离谱的是,蔚来还在搞新车迭代,什么横屏中控、怀挡新设计,又是加芯片、搞智驾。钱烧得一把火旺,销量却烧不起来。很多人就问了——蔚来是不是快不行了?会不会车卖不掉钱也亏光?

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有驾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慢慢拆开看看,这事儿是不是表面看着那么悬。

我们先把账翻一翻。2022年,蔚来的年营收是493.5亿元,同比增长36.3%;但净亏损达到了144.37亿元,同比扩大了259%。这两个数字放一块看,确实挺吓人的。钱是赚得多了,可亏得更狠。毛利率呢?2022年整车毛利率是16.4%,相比2021年的20.1%降了近4个百分点。行业里公认,毛利率低于15%,基本等于“不赚钱”,蔚来已经在这个边缘上了。换句话说,车卖得多,但不怎么赚钱,还倒贴得更多。

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有驾

那为啥会这样?是蔚来造车成本太高,还是钱用得不对?

最明显的一块,是研发烧钱。2022年,蔚来的研发投入是108.4亿元,同比增长136%。这个数字比理想的研发投入多了整整一倍,还超了小鹏的两倍。甚至比不少传统车企的研发预算都要高。蔚来在研发上到底造了些什么呢?主要集中在智能驾驶硬件、软硬件自研芯片、整车平台升级,以及像AR-HUD、NOMI 3.0这样的用户体验优化。新技术、新功能、新设计,蔚来是真舍得往里砸。可问题是,新功能短期内转化成销量的能力并不强,花钱容易,收钱难。

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有驾

再看账期。蔚来的商业模式是“先造后卖”,车主可以选电池租赁,分期支付,这就导致短期内营收进账变慢,账面压力就显得更明显。相对比,特斯拉的模式是“现款现货”,账期短,资金周转快,看着就比蔚来轻松不少。

还有一个关键点——定价策略。蔚来的车普遍比竞品贵,像ES6的价格明明和Model Y是对标的,可一台ES6的全配售价已经可以摸到Model Y顶配了。蔚来原本靠的是服务拉开差距,比如换电、车主活动、专属充电站,但这些服务也带来了超高的运营成本。所以车卖得贵,但赚得少,服务费用还没啥溢价空间。

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有驾

所以你看,蔚来的销量和亏损看着“吓人”,主要是因为上面这些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了,而不是某一块出了致命问题。那是不是蔚来独有的问题呢?其实也不是。

咱们拉同行数据对比一下。先说传统车企,比如大众、丰田。他们虽然有一定规模优势,但在电动车领域也面临类似情况。大众ID系列虽然销量过得去,但整体电动车业务毛利率也不高,甚至一度亏损。传统车企在新能源上转型,本身就面临研发成本高、销量释放慢的难题。

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有驾

再看新势力。理想虽然盈利了,但它的研发投入非常克制,主要靠一个细分市场“奶爸车”做大单品,把投入和产出做得很平衡。小鹏相对更像蔚来,研发烧钱厉害,但销量表现更拉胯,甚至亏得比蔚来还多。

而像特斯拉这样的外资品牌,别看它赚钱多,但它在中国市场的打法也很激进,靠疯狂降价来抢市场。2023年Model Y一降再降,低配版直接砍到26万多,几乎快和国产二线品牌抢生意了。这样的低价策略,虽然拉高了销量,但也拉低了整体毛利率。特斯拉可以靠规模化赚钱,但这种打法对蔚来、新势力们来说压根没法学——人家有全球市场摊薄成本,但蔚来主要靠中国市场吃饭。

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有驾

那蔚来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有它的章法?

从战略上看,蔚来确实在赌未来。高研发、重服务、主打品牌溢价,这套打法在短期内不可能赚钱,但跑通之后可能会形成一定护城河。比如蔚来在换电站上的布局,到2023年已经超过1400座,这在全行业里是独一份的。换电模式虽然贵,但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用户的补能痛点。如果未来“车电分离”的模式成熟,换电站的铺设反而可能成为蔚来的长期优势。

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有驾

再比如自研芯片,蔚来的神玑NX9031虽然短期内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蔚来能在智能驾驶上跑出一条差异化路线,这种投入就值了。而且智能驾驶芯片是高度竞争的领域,早布局比晚布局要强。

当然,赌未来的风险也很大。现在的蔚来确实看着很“悬”,因为它需要同时兼顾销量和技术积累,而这两块都烧钱。但蔚来目前的资金链还算稳当,手上还有上百亿的现金储备,短期内崩盘的可能性不大。

蔚来销量低迷亏损加剧未来能否突围-有驾

最后说回那个吓人的数据:3260辆,确实少。相比行业平均水平,蔚来的销量表现确实不够亮眼。但这个数据背后,是蔚来在新车迭代、新技术落地、市场调整等多重压力下的折射。拆开来看,其实很多问题是行业普遍存在的,而不是蔚来一家独有。

所以,蔚来到底能不能走下去?关键还是看它能不能在接下来的3-5年里,把技术积累转化成市场认可。比如新款ES6改成横屏、怀挡,这些看似小调整,能不能让更多消费者买单?换电模式能不能真正跑出规模化效益?这些才是蔚来生死攸关的点,而不是眼前的亏损和销量数字。

眼下看着吓人,但这局还没到收尾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