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跌落神坛,日系车神话破灭,给所有车企敲响警钟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就在四五年之前,本田思域这个名字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意味着什么。

它不仅仅是一辆车,更像是一种现象,一个在年轻人圈子里自带光环的社交符号。

那时候你要是走进一家本田4S店,想买辆思域,听到的多半不是热情的介绍,而是一句干脆利落的“想提车?先加一万块钱,然后排队等上三个月再说。”就是这样近乎“傲慢”的态度,思域依然能创造出一年卖掉超过24万辆的销售神话,让无数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思域跌落神坛,日系车神话破灭,给所有车企敲响警钟-有驾

然而,谁能想到,市场的风云变幻会如此之快。

时间来到今天,同样是本田思域,境遇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根据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思域的销量数字显得有些惨淡,总共才卖出两万多台,近几个月的月销量更是跌落到三四千辆的水平。

现在你再走进4S店,别说加价了,销售顾问恐怕会立刻给你端上一杯热茶,满脸笑容地跟你细细讲解现在有多大的优惠。

从神坛上的万众追捧,到如今的折扣促销,思域这短短几年间的经历,就像一部浓缩的行业变迁史,它到底做错了什么?

或者说,我们的汽车市场究竟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革?

其实要说思域这辆车本身,它并没有变得更差。

即便是最新款的第十一代思域,从传统燃油车的角度来看,它依然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作品。

本田引以为傲的发动机技术让它兼顾了动力和油耗,底盘调校功力深厚,开起来的感觉依旧是同级别里数一数二的。

它的问题不在于退步,而在于它停留在了原地,可整个赛道的规则,甚至连赛道本身,都已经变了。

回想当年第十代思域之所以能封神,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那个时候,国内的A级轿车市场普遍追求中庸、家用,设计上四平八稳,缺乏个性。

思域跌落神坛,日系车神话破灭,给所有车企敲响警钟-有驾

思域的出现,就像一个穿着时尚运动装的年轻人闯进了一场中年人的茶话会,它那充满攻击性的外观、流畅的溜背线条,以及那颗能爆发出强劲动力的1.5T地球梦发动机,精准地击中了当时年轻人渴望彰显自我、追求驾驶乐趣的内心需求。

“秒天秒地秒空气”虽然是个网络段子,但也真实反映了思域在当时性能上的标杆地位。

在那个选择相对匮乏的年代,十几万的预算里,思域几乎是你能买到的唯一一台能把运动、帅气和实用性结合得如此之好的车。

然而,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最大的变量,就是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尤其是新能源技术的全面爆发,对传统燃油车形成了“降维打击”。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手握十五万预算,准备买一辆车,你会面临什么样的选择?

放在五年前,思域可能是你绕不开的选项,但现在呢?

你可以用不到十万块钱,买到一台比亚迪的秦PLUS DM-i,它不仅空间不小,配置齐全,更重要的是,它能用电,日常通勤成本极低,开起来安静又平顺,车里还有一块能刷视频的大屏幕。

你也可以选择一台像深蓝SL03或者零跑C01这样的国产纯电轿跑,它们依靠电动机的天然优势,零到百公里加速能轻松跑进三四秒,那种迅猛的推背感,是思域那台1.5T发动机无论如何也给不了的。

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过去我们买车,最关心的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是传统车企的看家本领,也是本田的骄傲。

但现在,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他们从小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对一辆车的评判标准,早已超出了机械的范畴。

思域跌落神坛,日系车神话破灭,给所有车企敲响警钟-有驾

他们会关心你的车机系统反应快不快,能不能像手机一样流畅好用;他们会关心你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够不够聪明,在高速上能不能帮他们分担驾驶疲劳;他们会关心周末去郊外露营时,车子能不能对外放电,支持他们用电磁炉煮火锅、用投影仪看电影。

甚至,他们还会关心车里有没有舒适的“大沙发”,有没有能冰镇饮料的“小冰箱”。

而这些新兴的需求,恰恰是思域,乃至大部分传统合资品牌车型的短板。

当你坐进一台新款的国产新能源车,再坐进思域的车里,那种感觉就像是从一个 современный的智能家居样板间,瞬间穿越回了十年前的精装修房。

不是说思域的内饰不好,而是它的设计理念和功能侧重,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消费者的期待了。

国产车企们把汽车当成一个“智能移动终端”来打造,软件迭代速度飞快,各种新奇有趣的功能层出不穷。

而传统合资车企,受制于全球化的开发流程和保守的决策机制,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转型上,显得步履蹒跚,反应迟缓。

所以,思域的销量滑落,绝非偶然。

它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用最真实的市场反馈,给所有还沉浸在过去辉煌中的老牌车企敲响了警钟: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神车”,只有跟不上时代的用户需求。

消费者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在投票,当市场上出现了价格更低、配置更高、体验更新鲜、用车成本更划算的选择时,所谓的品牌信仰和燃油情怀,就变得不堪一击。

这不是思域一辆车的危机,而是整个传统合资燃油车阵营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面对中国品牌的全面围剿,是继续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彻底放下身段,积极拥抱这个由电动化和智能化定义的新时代?

留给它们思考和犹豫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