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汽车突然被一家小广告公司申请破产审查的消息冲上热搜。这家曾经以“性价比”横扫市场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却深陷债务泥潭,背后原因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钱不够。
卖车卖不动,销量“腰斩再腰斩”
哪吒汽车曾是新能源车市的一匹黑马。2022年,它以15.2万辆的年销量拿下新势力销冠,比蔚来、小鹏还风光。但好景不长,2023年销量跌到12.75万辆,2024年直接“腰斩”至6.45万辆,到了2025年1月更是惨淡——全月只卖了110辆车,同比暴跌97%。车卖不出去,收入自然大缩水,而造车是个烧钱的活儿,生产线、研发、员工工资样样要钱,窟窿越来越大。
三年亏掉180亿,现金流“只出不进”
财报显示,2021到2023年,哪吒汽车累计亏损超过180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掉1600多万。更致命的是,公司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2022年净流出54亿元,账上现金从2022年底的67亿锐减到2023年底的28亿,连短期借款(43亿)都还不上。这就像普通人月薪5000却欠了信用卡10万,根本周转不过来。
欠债百亿,供应链“崩盘”
钱不够的后果是债主上门。截至2024年底,哪吒汽车拖欠供应商货款超过60亿元,导致电池、车灯等核心零部件断供,生产线几近停摆。今年4月,20多家经销商冲到工厂维权,要求退还车款、恢复售后。连5人小广告公司都申请破产审查,可见“欠钱不还”已成常态。天眼查显示,哪吒汽车涉及司法案件超400起,被执行金额超1.4亿,连厂房土地税都欠了215万。
自救失败,融资“画饼充饥”
为了续命,哪吒汽车试过各种办法:和供应商签20亿“债转股”、去泰国建厂卖低价车、计划融资45亿,但这些操作要么杯水车薪(20亿债转股仅覆盖1/3债务),要么雷声大雨点小(E轮融资至今没下文)。内部更是问题重重——CEO离职、员工大规模裁员、App频繁瘫痪、车主连车机联网都用不了,消费者信心崩塌。
从“销冠”到“被申请破产”,哪吒汽车的遭遇暴露了新能源行业的残酷逻辑
光靠低价走量难以为继,一旦技术迭代跟不上(如车机断网、充电架构落后)或资金链断裂,随时可能出局。如今,即便丰田收购的传闻被否,这家曾被誉为“普通人买得起的电动车”品牌,留给它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说产业,洞察臻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