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逆势增销量,欧洲关税压力显隐患,市场博弈再升级

标题:新能源车海外闯关记: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比亚迪逆势增销量,欧洲关税压力显隐患,市场博弈再升级-有驾

隔壁老王前两天在群里发了一张图,是比亚迪的电车在巴西街头跑,底下那群本地人围着瞧,还真是稀奇事儿。他说到处收车,做二手生意的兄弟也想过国外能不能有市场。但事实上,电车这潮流在中国,这几年是直接飙了个大高点——满大街都是,连小区里头蹭电桩都能听见,小孩儿问:"叔,你这车能跑几百公里啊?"

你要说新能源这些年哪个真牛,连海外都觉得中国厉害,谁都得认比亚迪的崛起。师傅在修理铺随口一说:"比亚迪以前那小毛病可不少,没想到现在连欧洲人都抢着进货,去年我侄子在外企干,说法国街头都能看到汉EV,啧,跟国产品牌的老底儿都不一样了。"这头数据是涨得太快:四年前国外销量才零头,今年上半年蹭一蹭都四十多万,翻折就跟多放了一袋发酵粉。

比亚迪逆势增销量,欧洲关税压力显隐患,市场博弈再升级-有驾

其实不仅是比亚迪,近两年,奇瑞、小鹏还有MG(明爵那老牌子,英国人头疼的那个)都扎上去了,从泰国到南美再到东欧,开个微信群能碰见马来西亚小哥问你这车咋用空调。前阵子家里亲戚出差到印尼,说买国产新能源能免点税,结果买完发现软件是中文,还得自己翻字典。

不过师傅修车时也嘀咕,卖得多不等于吃肉多。师傅边敲边念叨,说现在欧洲那边反补贴,说句大实话,电车本身没啥天堑,全是打价格战,最后你赚的钱都被关税给吞了。2023年这事还只是开头,师傅说:"拜腾、上汽这些,关税加上去有点惨,听说吉利在法国也被卡了关。"而且师傅嘴里的“临时性”,多数二手车贩子都当笑话,因为谁都不信会降下来。

比亚迪逆势增销量,欧洲关税压力显隐患,市场博弈再升级-有驾

美国嘛更麻烦,《通胀削减法案》一出,电车补贴直接要电池材料跟美国本地捆绑,听说现在连电池芯都得分开设计,不然补贴拿不到,听汽车圈里开小工厂的说,有厂家专门在墨西哥做组装,以后就跟套娃似的——中国零部件、国外外壳、最后贴谁家的标就看谁关系铁。

有意思的是,早些年大家只想着出口,现在国外人都说你必须在本地建厂,得拉上就业合伙。群里杂嘴都在麻烦:"印尼不是搞了电池厂吗,说国产率要到一半,空运电芯都不管用了;土耳其更狠,没本地工人直接就要加税。"之前确实有人以为带个车过去就行,后来车主反馈,电池出问题还得自己寄回国内一趟,环保审核卡得死死的,真不比在家门口开个店。

比亚迪逆势增销量,欧洲关税压力显隐患,市场博弈再升级-有驾

车友圈里有人调侃:"这样一整下来,中国车企就是海外代工厂的命,手艺被讨走,利润还卡洞。"前两年还在意品牌,去年就在意就业率多高,出口销量翻番也不是自家的全赢。

其实新能源这事,真要细说,跟十年前油车出口不太一样。那时候,大家觉得拼技术就行,现在软帽子、硬门槛,两手都压着。销售小段在公司茶歇听领导念叨,新标准马上又要加一道,连软件升级也得过审核,真是往回走一步都得算账。

比亚迪逆势增销量,欧洲关税压力显隐患,市场博弈再升级-有驾

说到底,隔壁邻居张姐买了台电车,问我能不能在自己装个超级快充,师傅摇头,说家里老电表扛不住,还是用慢充省心。其实买卖车不是拼价格这么干脆,背后牵着的产业链、能源供应,还有那些让人心疼的标准升级,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去年年底我顺道儿去参加了一个新能源车圈的小聚,许多做零部件的在念:不是说国外市场不行,主导权才是更难的事。你给了别人工具,工厂,成果也慢慢递过去,蛋糕不一定吃得到哪一块,吃完了还得自己洗盘子。

比亚迪逆势增销量,欧洲关税压力显隐患,市场博弈再升级-有驾

有人传说下次欧盟再加一道门槛,国产新能源品牌头疼不头疼,小众牌子,说不定转型做软件供应商或者二手车出口了。群里一个修老款奇瑞的小哥悄悄说,新能源慢充最快也得两小时,老派车还能加油走,谁赢还真说不准。

文章写到这儿,手机收到隔壁车友的消息,说新电车软件系统又卡了一天,售后联系说正在排队升级。晚上去小区转一圈,快充站前排满了等着的电车,张姐小声地嘀咕,看这局势,咱以后还真得研究自己修电池——听群里老技师说,现在电池拆下来送回国内,价格比新车还贵。

比亚迪逆势增销量,欧洲关税压力显隐患,市场博弈再升级-有驾

这些细碎的日子,也许才是新能源车在中国和海外市场里,悄悄加上的那些隐形栏杆。至于谁到底能做主,这场游戏,师傅说:“这玩意儿,急不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