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每一次高层换帅都像是一场接力赛。老将带着经验与荣光,将接力棒稳稳交到新人手中,而新掌门则需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带领团队跑出新的速度。2025年,广汽集团迎来了这样一场备受瞩目的接力——曾庆洪功成身退,冯兴亚披挂上任,开启了这家老牌车企的新篇章。
曾庆洪的“黄金时代”
翻开广汽集团的历史,曾庆洪的名字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他接任董事长时,广汽的销量不过165万辆,年营收不足500亿元。但短短几年间,他带领团队实现了“两田”合资品牌的辉煌——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等车型热销,一度让广汽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顶流”。2023年,集团年销量突破250万辆,营收超千亿,跻身世界500强前列。
更令人称道的是,曾庆洪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堪称前瞻。他力排众议,将合资利润投入自主品牌,打造出广汽埃安这一“国民电动车”。2022年,埃安销量突破48万辆,成为国内纯电市场的“黑马”。此外,他还主导了广汽自研电池的研发,从锂矿开采到固态电池技术,一步步构建起新能源的完整生态链。
“合资输血自主”的战略,让广汽在燃油车时代站稳脚跟,又在新能源赛道中占得先机。曾庆洪的每一步决策,都像是一次精准的预判,为广汽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冯兴亚的“硬核履历”
如果说曾庆洪是“战略家”,那么冯兴亚则是“实干家”。这位15岁考入西安交大的“神童”,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近40年,早已是业内公认的“销售奇才”。
2004年,冯兴亚加入广汽集团,负责丰田凯美瑞的销售。他敏锐地抓住市场痛点,推出“首付0元、利率低至2%”的金融政策,让凯美瑞在上市当年就收回投资成本,创下40个月销售50万辆的纪录。这一战不仅让凯美瑞成为“国民神车”,也让冯兴亚在广汽一战成名,短短4年便升任集团副总经理。
2016年后,冯兴亚开始主导广汽自主品牌的发展。他兼任广汽传祺、埃安董事长,推动传祺GS4、埃安S等车型成为爆款。2022年,他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排名第15位,成为汽车行业唯一上榜的“本土高管”。
“冯总的特点是既懂市场,又懂技术。”一位广汽员工曾这样评价。他既能亲自下场与经销商谈合作,又能与技术团队讨论电池参数,这种“跨界能力”让他在业内独树一帜。
新挑战:转型与突破
冯兴亚接手的广汽,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但广汽的合资业务却遭遇了“滑铁卢”——丰田、本田销量同比下滑超20%,导致集团利润缩水七成以上。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埃安也因智能驾驶技术迭代较慢,销量出现下滑。
面对挑战,冯兴亚的应对策略是“内外兼修”。对内,他启动“番禺行动”,将总部搬到自主品牌研发生产一线,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对外,他重启与华为的合作,双方共同投资15亿元成立GH项目公司,计划打造智能化新车型。“华为的智驾技术+广汽的制造能力,这是1+1>2的组合。”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更令人期待的是,冯兴亚还推动了广汽的“AI革命”。2025年,广汽计划投入生成式AI与端云一体大模型,目标是实现智能驾驶技术国内领先。“未来的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智能终端。”冯兴亚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
生生不息,未来可期
从曾庆洪到冯兴亚,广汽的接力棒传递的不仅是职位,更是一种精神。前者用“合资输血”奠定了自主创新的基础,后者则用“技术破局”开启了新的增长曲线。
今天的广汽,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番禺汽车城,埃安工厂的机械臂24小时运转,新款车型搭载华为智驾系统进入测试阶段;在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在攻关固态电池技术,一旦量产将彻底改变行业格局;在营销一线,销售团队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让传统车企焕发出“潮玩”气质。
“汽车行业的竞争就像马拉松,既要有爆发力,更要有耐力。”冯兴亚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广汽未来发展的最佳注脚。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中,这家老牌车企正以“生生不息”的姿态,向着下一个巅峰全力冲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