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车,遇到个扎心事儿。
一辆2012年的丰田卡罗拉,车况好到爆,才跑了16万公里,跟新车似的。
车主大哥忍痛报废,3500块卖给我,那叫一个肉疼!
他一边拍大腿一边念叨:“这车要是运到东南亚,起码能卖3万!越南老挝那边正缺车呢!”我一听,可不嘛,几倍的差价!
搁谁谁不心动?
但我还是劝他:“大哥,国内报废好歹能拉动拆解和环保。出口到国外,钱都让中间商赚了,对咱们国家没啥好处啊。”
好家伙,这话一出,我的朋友圈直接炸锅了!
有人骂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说我肯定收了报废厂的好处,才在这儿假惺惺。
也有人支持我,说旧车出口多了会扰乱人家当地市场,不如在国内报废,利国利民。
这下,我真有点懵了。
这事儿还真有点复杂。
大哥想多赚点钱,可以理解,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但从国家层面来看,规范报废确实更有利于环保和产业发展。
这其中的利弊,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
想想看,那些车况不错的二手车,如果都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本土汽车工业怎么办?
长此以往,会不会形成一种依赖?
我们自己的拆解行业又如何发展壮大?
有人说,市场经济嘛,价高者得,这是自然规律。
东南亚需要车,我们有旧车,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公平交易,有什么问题?
这话听起来好像也有道理。
但问题是,如果大家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
而且,旧车出口的监管也是个大问题。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可能会滋生走私、偷税漏税等 illegal 行为,最终损害国家利益。
再退一步讲,即使这些旧车都出口了,真的能像大哥说的那样卖个好价钱吗?
中间的运输成本、关税等等,算下来利润空间还有多少?
会不会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这事儿真的值得好好思考。
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该如何权衡?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旧车进行规范的拆解和回收利用,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旧车拆解出来的零部件,经过翻新和再制造,完全可以重新投入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比简单地出口到国外,更有利于我们自己的产业升级。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我们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把旧车报废变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然,我也理解车主的心情。
辛辛苦苦攒钱买的车,谁都不想贱卖。
所以,政府也应该出台一些补贴政策,鼓励车主进行规范报废,让他们在获得经济补偿的同时,也能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但在我看来,与其追求短期利益,不如着眼长远,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So,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把你的想法留在评论区,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