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按进沙发里,胸口发闷,几乎喘不上气。”回忆起上周乘坐超级高铁的体验,首批乘客之一的张明仍然心有余悸。这款由美国维珍超级高铁公司(Virgin Hyperloop)研发的“未来交通工具”,在拉斯维加斯郊外的测试轨道上完成了首次载人测试,最高时速达到172公里,虽然距离设计的1200公里时速还有差距,但乘客的真实感受已经让全球科技圈炸开了锅。
超级高铁的原理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乘客舱在近乎真空的管道中悬浮行驶,通过磁悬浮技术减少摩擦,理论上从北京到上海只需1小时。但真正坐进去的人才知道,这种“贴地飞行”的体验有多刺激。张明描述,加速瞬间的推背感远超飞机起飞,甚至比过山车更猛烈,“身体像被钉在座位上,手指想动一下都费劲”。另一位乘客丽莎则开玩笑说:“我以为自己成了宇航员,只不过是在地上。”
维珍超级高铁的CEO杰伊·沃尔德在采访中解释,这种不适感源于加速度的物理特性。测试中列车在6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相当于1.2倍重力,而普通高铁的加速度仅有0.3倍重力。“未来我们会优化乘坐舒适度,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目前,测试舱内配备了类似F1赛车的六点式安全带和加压座椅,以防乘客在急加速时受伤。
尽管体验“酸爽”,超级高铁的潜力仍让人兴奋。相比传统高铁,它能节省90%的能源,且不受天气影响。阿联酋已计划投资建设一条连接迪拜和阿布扎比的线路,预计2025年开工;印度也在探讨孟买到浦那的超级高铁项目。不过,高昂的造价是最大门槛——每公里成本高达6000万美元,是高铁的3倍。
技术挑战同样不少。真空管道如何应对地震或恐怖袭击?突发故障时如何快速疏散乘客?这些问题尚未有完美答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曾公开质疑:“超级高铁更适合货运,载人风险太高。”但支持者认为,当年莱特兄弟的飞机也被嘲笑过,创新总要经历质疑。
对于普通人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你敢坐吗?社交媒体上,网友分成两派。有人摩拳擦掌:“只要能省时间,晕车药管够!”也有人坚决摇头:“这玩意儿出事了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张明倒是很淡定:“第一次坐飞机的人肯定也害怕,但历史证明,人类永远会选择更快的交通方式。”
眼下,维珍超级高铁的下一步目标是在2025年前完成时速1000公里的测试。或许用不了多久,“被按进沙发”的体验就会成为打工人的日常通勤记忆。毕竟,从蒸汽机车到高铁的200年里,人类早已习惯了速度带来的颠覆——只是这一次,颠覆来得更猛了些。
(配图说明:1.维珍超级高铁测试舱内部实拍,乘客座椅类似赛车设计;2.拉斯维加斯测试轨道全景,银色管道在沙漠中延伸;3.模拟超级高铁在迪拜城市中运行的概念图。消息来源:BBC、CNN及维珍超级高铁官方发布会,2023年10月最新数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