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反常识的事儿,我身边那帮最抠门的朋友,就是那种点外卖必须用掉七块钱红包,喝酸奶必须舔盖儿的主,居然一个个都开始换三十万的车了。
你以为他们发财了?不,他们只是换了新能源车,然后还天天在我耳边念叨自己又省了多少钱,搞得好像买车不是花钱,是理财。
搁在几年前,你要是跟我聊这个,我白眼能翻到天上去。电车?不就是个装着四个轮子的大号充电宝吗?续航虚标,充电一小时,通话五分钟,冬天直接变冰雕,保值率更是感动到车主想哭。
至于国产车,那偏见就更深了,总觉得是堆配置,底盘开起来像坐船,开两年就恨不得全身异响,跟你合奏一曲命运交响曲。
我以前就是这么想的,开着我的小油车,听着发动机的轰鸣,觉得这才是男人的浪漫。直到上周,我自己的车限号,借了同事那台刚提的国产新能源。
这一开,好家伙,直接给我干沉默了。我之前那些所谓的“偏见”,在现实面前,脆弱得就像P2P公司的承诺一样。
首先是充电,这玩意儿简直是刻板印象的重灾区。我一直以为充电桩前面都是排队的焦虑中年,结果发现,现在的快充站,喝杯咖啡的工夫,电量就从10%蹿到60%。我找加油站还得打开地图搜半天,人家在商场吃个饭的工夫,车就满血复活了。这哪是焦虑,这叫生活方式的无缝衔接。
然后是驾驶体验。以前总觉得油车底盘扎实,操控牛逼。结果电车那个提速,一脚下去,推背感来得比我工资都快,整个车安静得像在图书馆开,过坑洼路面,悬挂处理得干净利落。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一身横练筋骨,结果现在赛场规则改了,比的是开高达,你内力再深厚,人家一发光束炮就给你干趴下了。传统车企研究了几十年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那种机械的精密感,在电机简单粗暴的物理优势面前,确实有点不够看。
最颠覆我三观的,是所谓的“智能”。我之前觉得车里的智能系统都是智障,跟它说“打开车窗”,它能给你放一首《凉凉》。朋友那台三十多万的奔驰,语音助手常年处于薛定谔的“听懂了但没完全懂”的状态。
但这台国产车,导航能自动规划路线,提示你前方拥堵要不要变道,甚至在高速上能自己保持车道、跟车、超车,服务简直是喂到嘴里。突然下雨了,屏幕上自动弹出提示,空调风力都给你调小了。这哪是开车,这是请了个钢铁侠当司机,还是不要工资、不交五险一金的那种。
油车和电车的区别,已经不是交通工具的迭代了。这根本就是诺基亚和iPhone的区别。一个还在纠结信号好不好、耐不耐摔,另一个已经把一整个生态系统甩在你脸上了。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最关心的还是钱。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发动机的轰鸣也不能帮你还花呗。
我们来算一笔账。
油价九块了。工资没涨。钱包瘪了。你还跟我谈发动机的轰鸣和情怀?什么情怀,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的情怀吗?
我同事那车,跑三百公里,电费不到三十块。我的油车,三百公里,油费能让我一个星期不敢点超过二十块的外卖。保险是贵了一点,但一年下来也就多个几百块。综合下来,他每个月的用车成本,比我省了差不多四成。这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用车成本就像是钝刀子割肉,油车是天天割,电车是买的时候挨一刀大的,后面发现伤口自己长好了,甚至还能给你产血。
至于保养,那就更有意思了。电车结构简单,没发动机没变速箱,什么机油机滤火花塞,统统再见。保养就是检查下电池和电路,成本低到让4S店都快哭了。
以前大家最怕的电池衰减和保值率,现在也成了伪命题。一方面,技术进步太快,电池寿命和稳定性已经不是问题;另一方面,当所有人都意识到电车是未来时,市场需求自然会撑起它的二手车价格。风向变了,以前的垃圾,现在可能就是宝贝。
说白了,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惨烈的利益重塑。
【平台、商家/公司、用户、监管】这四个角色,正在上演一出大戏。
用户的心态最简单:谁能让我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体验,我就跟谁走。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有了,自然会用脚投票。
新势力车企更是玩命,它们没有历史包袱,商业模式就是快种快收,用互联网的打法来造车,快速迭代,快速试错,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它们不这么干,就得死。
传统车企就尴尬了,像个行动迟缓的巨人,想转身,又怕扯着蛋。它们庞大的燃油车产业链既是资产也是负债,每一次向电动化转型,都是对自己过去辉煌的否定。
而监管,就是那个表面中立,其实早就偏心的裁判。各种补贴、政策倾斜,明摆着告诉你未来在哪边。
所以你看,现在还在纠结买油车还是电车,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认知问题。
这就好比看一份公司的财报,有的人只看营收和利润,觉得这家公司真牛逼。但聪明人会去看它的现金流、研发投入和资产负债结构,那才是决定它能不能活到下个季度的关键。很多人看车,就像看P得跟写真一样的财报封面,只盯着品牌和所谓的“三大件”,却没看到,里面的商业逻辑和用户价值,那个决定未来的“肝上阴影”,早就变了。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而汽车行业的这次变革,已经不是一粒沙了,这是一场泥石流。你可以选择捂住眼睛假装看不见,但泥石流冲过来的时候,不会因为你看不见就绕着你走。
所以,别再抱着那些老观念了。有机会,自己去试试现在的国产新能源车,别听别人说,自己感受一下。
毕竟,没有人会跟自己的钱包和体验过不去,对吧?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