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停车新规来了,分区域分时段收费,缓解停车难

对于生活在青岛的朋友们来说,找停车位恐怕是日常出行中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之一了。

尤其是在市南、市北这些老城区,或者是前海一线这样的旅游热点区域,开车出门转上几圈都找不到一个空位是常有的事。

有时候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路边车位,却发现被一辆车占了半天甚至一整天,而自己只是想停个十几分钟办点事,这种无奈和焦急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青岛停车新规来了,分区域分时段收费,缓解停车难-有驾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青岛市最近正在酝酿一个大动作,发布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深化四区经营性公共停车场收费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准备用一套全新的停车收费办法来给城市交通“舒筋活血”。

这份新政策目前还在向社会征求意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打算怎么改变我们的停车体验。

这个新办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告别过去那种相对单一的收费模式,改成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的管理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停车费会很不一样。

首先,方案把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这四个主城区,根据交通的繁忙程度和停车位的紧张状况,划分成了三类区域。

第一类区域,就是像沿海一线这种游客最集中、商业最繁华、交通压力最大的地方,这里的收费标准将是最高的。

这么做的目的很直接,就是通过较高的价格,鼓励大家在这些地方能少停就少停,能快走就快走,从而提高停车位的流转速度,让更多有急事需要短时间停车的人能找到位置。

青岛停车新规来了,分区域分时段收费,缓解停车难-有驾

第二类区域,则包括了像各大商圈、医院、学校、体育场馆等人流量很大的地方。

这些地方同样需要车辆快速流转,所以收费会比第一类区域低一些,但也会通过价格来调节,避免车辆长时间占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调整还把八大峡景区和万象城商圈明确划入了二类区域,可见管理者对这些地方的停车压力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

剩下的其他区域,就被划为第三类,这里的收费标准会是最低的,主要为了满足周边居民和单位的日常停车需求。

光是划分区域还不够,新的收费办法在时间计算上也做了很多文章。

以后,所有计时收费的停车场,都会统一以半小时为一个计费单位,哪怕你只停了十分钟,也会按照半小时来算。

这对于管理者来说简化了计算,也提醒停车的人要更有时间观念。

青岛停车新规来了,分区域分时段收费,缓解停车难-有驾

更关键的变化在于路边停车位的收费方式。

新政策提出,在白天时段,也就是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六点半,路边停车将采用“累进递增”的计费模式。

这里面有一个很贴心的设计,就是所有车辆停放的前二十分钟都是免费的。

这个时间比以前长了,对于那些只是临时接送人、或者去便利店买瓶水的车主来说,非常方便。

可一旦超过了二十分钟,收费就开始了。

在第一个小时内,会按照一个基础价格收费。

而从第二个小时开始,价格就会往上涨,停得越久,每半小时的单价就越贵。

这种设计传递的信号很明确:路边的公共停车位是社会资源,不是私人车库,欢迎你临时使用,但不鼓励你长时间占用。

青岛停车新规来了,分区域分时段收费,缓解停车难-有驾

为了应对青岛作为旅游城市的特殊性,新政策还引入了一个听起来有点复杂的“双阶梯累进模式”,主要应用在第一类区域的旅游旺季(每年4-10月)和一些交通枢纽的停车场。

这个模式可以理解为对长时间停车的“双重约束”。

第一重约束是前面说过的,在一天之内,你停车的时间越长,每小时的单价就越贵。

第二重约束则是针对连续停放好几天的车辆。

比如,你把车停在火车站停车场,第一天的停车费可能有个上限,比如一百元。

但如果你第二天还不开走,那么第二天的停车费上限可能就不是一百了,而是会提高到一百二。

第三天继续停,可能就变成一百五了。

青岛停车新规来了,分区域分时段收费,缓解停车难-有驾

这样一来,那些想把交通枢纽或者核心景区当成长途旅行免费停车场的行为,成本就会变得非常高昂,从而把宝贵的车位释放给真正有中转需求的旅客。

此外,政策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青岛的旅游“淡季不淡”,所以把一类区域在淡季白天的收费标准,也提升到和二类区域白天一样的水平,让价格的调节作用贯穿全年。

当然,政策的调整不全是“加压”,也包含了很多便民和优惠的措施。

比如前面提到的,所有车辆的免费停车时间统一延长到了二十分钟,这是一个普惠性的福利。

对于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也变得更加灵活和人性化。

新的规定是,新能源车每天可以享受一次最长一小时的停车费减免。

这个政策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你的第一次停车时间很短,没超过二十分钟,本身就是免费的,那么这一次一小时的减免机会就可以保留下来,用在当天晚些时候需要长时间停车的地方。

青岛停车新规来了,分区域分时段收费,缓解停车难-有驾

这充分考虑到了很多新能源车主一天内多次短途出行的用车习惯,让优惠政策不再因为“首次”的限制而浪费掉。

此外,对于去政府机关、市民中心等单位办事的车辆,也规定了必要的免费停车时间,保障了市民办事的便利。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本地居民的停车问题。

新政策对此也做了周全的考虑,明确提出要优先保障居民的停车需求。

首先,所有道路停车位在夜间时段,也就是晚上六点半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是完全免费的。

这对于大多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解决了回家后停车收费的顾虑。

其次,对于能够提供身份证、行驶证和房产证(或备案的租房合同)这“三证合一”的本地居民,可以优先申请办理道路停车包月。

包月的价格是固定的,不会随着白天的计时收费而波动。

根据区域不同,一类区域是每月三百五十元,二类区域二百八十元,三类区域二百元。

这相当于给本地居民的“停车权”上了一道保险,确保他们的基本停车需求能以一个相对稳定和可承受的价格得到满足,体现了城市管理在疏导交通和保障民生之间的平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